甜沫但不甜 作品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發現

    祖上是大地主,家裡富甲一方,父母離世後,由其哥哥撫養。

    他哥哥是當時道教上層人物,在元代,道教上層人物地位很高,有許多特權。

    不用擔心勞役租稅,有沒有官場傾扎,還有額外生財之道。

    在他哥哥去世前,早年間,倪瓚可以說生活極為舒適,每天無憂無慮。

    因為書畫好,還有文化,每天都有大量朋友過來串門,欣賞完藝術,自然要吃飯。

    所以他就把當時生活記錄下來,還專門寫了一本《雲林堂飲食制度集》的菜譜。

    裡面彙集了五十多道菜的用料和烹製方法,許多菜也被後世其他烹飪書籍復錄。

    發展到近代時,在所謂‘家蓄美廚,競比成風’、‘私家名廚,甚於菜館’的風氣裡,官府菜逐漸進入鼎盛期。

    清代有著名的大帥菜(李鴻章),民初有京城所謂四大家。

    即軍界的段家菜(段祺瑞)、財政界的王家菜(王克敏)、銀行界的任家菜(任伯軒)和政界的譚家菜(譚宗浚)。

    其中段家菜以徽菜為主,王家菜以粵菜蘇菜混合聞名,任家菜則是正宗蘇菜為基礎,譚家菜擅長粵菜海八珍和京式魯菜。

    隨著大資本階級和地主階級在歷史中灰飛煙滅,只有譚家菜被完好的繼承下來。

    嚴格說起來,今天的魚臺菜、大會堂菜,還有海里面的,都屬於是現代的官府菜。

    當年侯老師傅為了研究菜譜,製作出更好的菜服務領導、招待外賓,蒐集研究了大量老菜譜。

    再加上本身年輕時從一些師傅那裡聽來的、學來的手藝,別具一格的魚臺菜由此而生。

    楊振興所發現的記載內容,正是不少關於已失傳的王家菜,還有繼承下來的譚家菜一些製作點滴。

    單單為數不多的幾句內容描寫和敘述,就讓他獲益頗豐。

    也瞭解到了一些關於官府菜的獨門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