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六十四章 日拱一卒

    朱祁玉作為大明皇帝向來不求虛名,但凡是有利於大明的利益他,他都會做。

    安南這片土地,一直在反反覆覆,從秦末漢初時候的趙佗開始,安南就一直在反覆橫跳,中原強勢則依附,中原弱勢則反咬一口。

    中原和安南,恩怨情仇已經千年,朱祁玉這次郡縣安南,不準備採取原來的三個月速戰,解決對方的決策層,而後設立郡縣,和對方椎髻箕坐了。

    只要反對中原的統治的文化仍在,那麼大明郡縣安南,也不過是鏡花水月,水中撈月而已。

    朱祁玉之所以提出這樣‘日拱一卒’的戰略,是有他自己的考量。

    永樂年間,英國公張輔第一次帶兵郡縣安南只用了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而後永樂六年起,大明便陷入了治安戰的陷阱之中。

    因為反對大明對安南統治的基礎還在,大明在安南的統治並不順利。

    在軍事上,大明駐安南大軍,只能摁下了葫蘆,浮起了瓢,哪裡有火哪裡撲,不斷的平叛,這種平叛的軍事行動,穩定了大明對安南統治的同時,反而助長了反對郡縣安南的基本盤,也為後來的黎利造反,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

    在政治上,大明在安南的統治,不得不和當地的世家妥協,比如將一些關鍵的官職、知府州縣事讓與當地世家,莫氏、黎氏、阮氏等等和大明的官吏互相通婚,形成了一種姻親來穩定這些世家,防止世家們加入反對勢力之中。

    而安南世家們,往往是兩頭下注,誰當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要做世襲罔替的世家,永遠把持政治權力。

    在經濟上,大明的經濟輻射範圍,只能集中在河內、清化等少數大型城池,而在鄉村,大明從未統治,這種沒有根基的經濟統治,讓稅賦、經貿等完全控制在安南地方宗族、縉紳手中。

    在文化上,入安南的大明人,就需要椎髻箕坐,也就是髻如椎,坐如箕,而安南還有根深蒂固的本地士族,他們一面不斷的討好大明官吏,一面又製造風力,阻止大明對安南的王化。

    這對大明在安南的統治極為不利,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反對大明統治的風力。

    所以大明從未真正的王化安南,這才是宣德三年不得不退出安南的主要原因。

    在明仁宗調走黃福之後,安南的大明官吏,選擇了橫徵暴斂,未必不是看到了大明在安南的統治,搖搖欲墜,選擇最後撈一筆的想法。

    大明在退出安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明的遷都帶來的政治軍事中心的北移、大明水師的收縮下西洋活動趨於停滯、安南反對勢力的不斷擴張、大明在安南橫徵暴斂消耗了統治基礎等等多方面的原因。

    “於少保,其實維持一個低烈度的戰爭,並不需要多少糧餉,省錢的同時,還能磨礪大明水師、大明雲貴黔兩廣等地的邊軍。”朱祁玉補充了自己的想法,他的這種日拱一卒的做法,有很多的優點,其中一個就是省錢。

    于謙並不反對陛下的這個說法,三個月的快速作戰和五年期的低烈度作戰,在軍備消耗上,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陛下,那安南的百姓呢?”于謙低聲問道。

    唯一承受苦難的將是安南的百姓,五年期的低烈度戰爭,和三個月的快速作戰,安南百姓長期陷入兵禍的恐懼之中,如同進入了人間地獄一樣。

    朱祁玉立刻說道:“朕是大明皇帝,朕不在乎。”

    “臣仍然不認為這麼做。”于謙依舊堅持的說道:“陛下,安南,不是倭國。”

    “倭國可以這樣做,是因為大明並不打算對倭國進行郡縣化。”

    “安南不能這樣做,是因為大明對安南的戰略是郡縣化。”

    “在本質上,這種低烈度的戰爭和永樂年間,大明在當地的平叛並無區別,反而會激起了當地百姓的強烈反對,最後才讓黎利的勢力越來越大,後來的橫徵暴斂,加劇了黎利的擴張。”

    “大明在安南,也不是沒有統治基礎,如此日拱一卒,看似固若金湯,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于謙反對大明皇帝的日拱一卒的戰略,是因為他認為沒必要做到這個地步,大明在安南仍有統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