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七百六十四章 日拱一卒

    如果大明皇帝這麼對付倭國,于謙不僅不反對,而且雙手贊成,因為倭國在大明看來,就是賊,偷大明的禮儀的賊,事實上,倭國已經陷入了戰亂的泥潭,而且會持續下去,不知何時終結。

    可是大明完全沒必要對安南如此,于謙很有信心,重新郡縣安南之後,景泰年間的郡縣安南,決計不會像永樂年間那般虎頭蛇尾。

    朱祁玉往前探了探身子,十分鄭重的說道:“蒙古西征,在不花刺,強令城內所有居民不得攜帶任何東西出城,不出城者一概格殺;”

    “在玉龍傑赤,蒙古士兵並將阿姆河水引入玉龍傑赤,城內外死亡超過120萬人;”

    “在呼羅珊,盡屠其民,焚燬所不能取攜之物而去。”

    “而那片領土,最終被尹爾汗國和察合臺汗國等分,就結果來看,只要抱著留地不留人的想法,沒有什麼不能穩定統治的!”

    于謙並沒有任何退步,開口說道:“那今天的尹爾汗國在哪兒?察合臺汗國亦一分為七。”

    “尹爾汗國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親弟弟旭烈兀,尹爾汗國在旭烈兀死後,立刻陷入了內戰之中。”

    “陛下,前車覆,後車戒。秦氏所以亟絕者,其轍跡可見。然大漢而不避,是後車又將覆也。”

    “蒙哥、旭烈兀、忽必烈、阿里不哥,同父同母胞兄弟,唯有忽必烈止殺,而蒙哥、旭烈兀、阿里不哥,他們的國在哪裡?”

    “蒙哥、旭烈兀、阿里不哥的後人,今日都數典忘祖學起了沙里亞法啊!那些人是蒙古人過去征服的奴僕,現在蒙古人只能和奴僕同流合汙,陛下。”

    元朝、北元、北元汗廷、韃靼可汗是一條清晰的沒有爭議的傳承線,忽必烈建立的元朝,至今仍在,韃靼可汗脫脫不花現在在天津衛的四夷館,和琉球國王尚泰久為鄰。

    于謙站起身來,長揖在地,大聲的說道:“陛下,蒙古西征,雖略有建樹,可是大屠之後,軍紀敗壞,戎政乃是國之基石,基石不定,如沙上建塔!”

    “陛下常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我大明健兒,赤膽忠心,如此曠日持久的征戰,恐軍紀廢弛。”

    “陛下常言:外戰不可快,內戰不可豫,交趾與大明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乃是大明的四方之地,此戰宜快不宜慢。”

    “臣,懇請陛下三思。”

    于謙這意思其實非常明確,陛下可以不在乎安南,難道陛下也不在意征戰的大明軍士嗎?

    這種長期的低烈度的戰爭,會滋生出許多陛下過去一直不願意看到的事兒,燒殺搶掠,在軍事行動中,會從個別現象擴散到全軍,而軍紀的建立可能需要數年之功,破壞軍紀的可能僅僅是一件小事。

    甚至會出現尾大不掉、養寇自重的可能。

    大明對安南之戰,和大明對瓦剌之戰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內戰,內戰不可豫,不可以猶豫,不可以停滯,不可以慢,一定要快。一個是外戰,而外戰不能求快,不能貪功冒進。

    于謙在用陛下踐行的軍事戰略和思想,來反駁陛下的日拱一卒,這麼做,不僅不能郡縣安南、長治久安,反而可能加深裂痕,最終分道揚鑣。

    于謙談得不是修文以來遠之道,而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一千五百萬口的豬能殺得完,一千五百萬口的人,卻是殺不完的,但是一千五百萬口的人會投降。

    場面有些詭異的安靜,興安在一旁,聽著這一頓吵架,心就跟著提到了嗓子眼上。

    陛下和於少保其實經常吵架,偶爾會因為一些事爭執的面紅耳赤,尤其是一些關於國家之制上面的討論。

    這種爭論在興安看來,其實不是什麼壞事,陛下要是和于謙客客氣氣的,那才天塌地陷的大事!

    陛下和宰執之間必然會有一些政見不合,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政見不合不會升級到君臣相隙的地步,就沒什麼。

    吵吵鬧鬧一家人。

    過往的爭吵中,于謙從來沒有長揖在地的勸諫,陛下和于謙從最開始搭檔的時候,就有著高度的默契。

    朱祁玉看著于謙,這就是于謙,以剛直著稱,是地地道道的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