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384章 暗流湧動的規矩

    而此時胡濙正帶著劉吉處理著公務,言傳身教。

    “雖然有我的舉薦,但是你進禮部的事情,恐怕不會那麼簡單。”胡濙手裡拿著幾本書,這是劉吉最近在他的藏書樓借的幾本書。

    這些書上有胡濙的筆記,劉吉是個很好的學生,他真的很刻苦,甚至那些當初胡濙做的筆記,都被一字不差的抄錄了下來,方便每時學習。

    一些內容劉吉並不懂,但是背下來,日後遇到了自然就懂了。

    “為什麼?我明明很擅長禮部諸事。”劉吉有些迷惑的問道。

    胡濙笑意盎然的說道:“正是因為你很擅長,所以你就更不能入禮部了。”

    “這是什麼道理?”劉吉眉頭緊皺。

    胡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就像是金尚書身上明明有軍功,回京之後,他只能做戶部尚書一樣,當然一些人的想法錯了。”

    “他們完全沒料想到,從地方上來的巡撫,掛著兵部右侍郎,巡視地方的於少保,更適合做兵部尚書。”

    “也像現在的江淵一樣,他做了兵部尚書,雖然他做的很不錯,至少比陳汝言強多了。”

    “這是一種默契。”

    這段話雖然很複雜,但是劉吉還是用力的領悟其中的道理。

    金濂跟隨寧陽侯陳懋,不僅僅在福建抵背殺敵,而是金濂從正統三年起,就開始參贊寧夏軍務,土木堡之變後,金濂回京卻做了戶部尚書,而不是更合適的兵部尚書。

    而是正統十三年從地方巡撫入京的于謙,做了兵部尚書。

    因為金濂很懂軍務,所以他不能當兵部尚書,因為江淵不是很懂軍務所以做了兵部尚書,因為劉吉很懂禮法,所以他不能入禮部為官。

    邏輯都是一樣的,官場上有若干的潛規則,這就是其中的一條。

    劉吉疑惑的問道:“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不應該才是朝堂嗎?”

    胡濙搖頭說道:“不,恰恰相反,如果你主官很懂這些事,那些蠅營狗苟,還如何進行呢?”

    “這和我想的完全不同。”劉吉無奈的說道。

    胡濙笑著說道:“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話是孔子的話,就是讓百姓跟著走,但是不能讓他們知道為什麼。

    胡濙笑著說道:“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但是我要提醒你,陛下走的是民進則國進的路,這些不合適,以後就不要再講了,否者陛下會厭惡你。”

    “禮法其實如此不便之物?要因時而動。”

    有些學問太古老了,陛下已經總論了財經事務,這些不讓百姓明白道理的句子,不可以在拿到廟堂上去說了。

    劉吉趕忙說道:“下官清楚了。”

    胡濙繼續開口說道:“《韓非子》曰:官職者,能士之鼎也,任之以事,而愚智分也。”

    “眼下,你攬了《寰宇通志》的差事兒,朝堂之事莫問,去重慶府吧,從重慶府沿江而下,把這四萬裡水路勘測做好,我舉薦你到禮部為官,便不再有什麼問題了。”

    官場是個名利場,是個熔爐場,是個鼎,只要讓官僚辦幾次事,就能看出他的能力來。

    這也是考成法的妙用。

    為何考成法能夠打破根深蒂固的朋黨呢?

    因為就是關係通天,若是考成不過,那便無法升遷。

    劉吉迷茫的問道:“可是胡尚書不剛說了嗎?我因擅禮法,而失禮法官職嗎?”

    胡濙坐直了身子,十分認真的說道:“一套明面上的規矩是大家必須要遵守的。”

    “一套暗地裡的規矩,這套規矩,是會隨著明面上的規定去變化的。”

    “你如果遵照暗地裡的規矩其辦事,那隻能走在暗地裡,見不得光,上不得稱,有所求,自然會被人利用,就需要不斷的妥協,忍讓,去利用你手中的權柄,去交換你需要的另外一些權柄。”

    “如果按照明面上的規矩去做事,那便是仁者無敵。”

    “於少保就是如此的人,所以他即便是廢掉了稽戾王的皇位,但是依舊無人可以置喙,並且依舊執掌朝臣牛耳。”

    “我希望你能遵循明面上的規矩,這樣日後,但求一個問心無愧便是。”

    胡濙看著劉吉依舊迷茫的神情,笑著說道:“沒事,你現在只需要記住我這番話就是了,日後,你就明白了。”

    “謝胡尚書教誨。”劉吉道謝,雖然他不懂,但是當他從重慶府走到松江府,把寰宇通志修出來之後,就會明悟這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