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384章 暗流湧動的規矩

    他會遇到很多的權力交換的問題,他會慢慢明白這些道理,這些告誡。多麼的重要。

    人生有很多的岔路口,但是這些岔路口如何去選擇,完全看劉吉自己了。

    陳循帶著翰林院的文林郎,完成了寰宇通志歷代文書的整理,隨後派出文林郎去了各地,勘驗所有的地誌是否發生了變化。

    而朱祁鈺回京的第十天,終於開始了第一次的奉天殿朝議。

    在淨鞭三聲脆響之後,在天空依舊未曾完全明亮的時候,官員們終於在大漢將軍的檢查之後,走進了奉天殿內。

    奉天殿的月臺之上,再不是坐著四方凳的監國襄王朱瞻墡,而是大明的皇帝朱祁鈺。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見禮。

    朱祁鈺笑著說道:“平身。”

    興安

    一甩拂塵,高聲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

    只見左班中閃出一員大臣,配玉帶金魚,乃工部尚書石璞,他高聲奏道:“臣連日接得開封等處水災文書,道:黃河水溢,牽連淮、濟,其勢甚洶湧,恐有陵寢淹沒,城郭傾頹之禍,介時淮南一帶,盡為魚鱉。臣不敢不奏,請旨定奪。”

    朱祁鈺已經和石璞溝通過了此事,石璞將自己前往開封府,治理黃河。

    朱祁鈺開口說道:“黃河奪淮入海,百姓苦不堪言,歷代治河,皆是黃河上排列數百艘大船,號令眾多船工用耙疏浚河底,這主意看起來很妙,但結果是上疏則下積,此深則彼淤。”

    “摁下了葫蘆浮起了瓢,這種哪裡有窟窿就堵哪裡的事兒,難道要一直如此做下去嗎?”

    用耙疏浚河底,降低黃河這條地上河的河床高度,看似是個不錯的主意。

    但是實際執行的時候,卻是不盡如意,因為一旦挖掉了一個地方的河床,就會很容易導致決口,結果就是上疏則下積,此深則彼淤。

    石璞站直了身子說道:“治理黃河有三,其一,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

    “束水攻沙,通過築堤束窄河道,過水斷面窄後流速加,達到沖刷淤積的目的。”

    朱祁鈺點頭,束水攻沙,好計策。

    “那過往為何不用呢?”朱祁鈺笑著問道,這番奏對其實早就奏對過了,現在的奏對是說給朝臣們聽罷了。

    石璞言簡意賅的說道:“因為凌汛,河面太窄,則凌汛至則毀堤。”

    “其二呢?”朱祁鈺點頭繼續追問道。

    “其二,復建賈魯所修堤壩,使黃河復東漢王景故道,黃河由南北歸,過濟南府至賓州,再入渤海。”

    “陛下黃河善淤、善決,善徙,黃河六徙,若摺扇的扇骨,多至數十根。武陟、滎陽是扇紐,扇骨的分佈北至海河,南至淮河。黃河的改道,民不聊生。”

    王景故道,乃是東漢修建。

    王景築堤後的黃河,黃河自此穩定了八百餘年,並無遷徙,確是位置比較理想的一條河道。

    所以有王景治河、千載無恙。

    元朝的時候,賈魯去治河也是走的王景故道,雖然大獲成功,但是元朝很快就綱紀崩壞,這黃河便再奪淮入海了。

    “既然有此河道,為何不用呢?”朱祁鈺詢問道。

    石璞言簡意賅的說道:“沒錢沒糧。”

    遷民需要錢,組織民夫挖掘河道需要錢,修築河道堤壩需要錢,維護河道需要錢。

    都要錢,但是朝廷沒錢,怎麼修?

    所以這治河之事始終停留在了紙面上,從來無法推進。

    朱祁鈺點頭說道:“所需多少?”

    “三百萬銀幣可築堤,若是肯增至五百萬銀幣,可保百年不徙。若是肯持續給銀,年不過十萬銀幣,可兩百年無慮。”

    金濂立刻瞪大了眼睛,五百萬銀幣!

    這真的是太多了!

    金濂出列說道:“陛下,大明連續兩年動兵,戶部空空如也了!”

    朱祁鈺滿是懷疑的問道:“不是吧,上次金尚書不是說,戶部錢糧依舊充盈嗎?這次打仗也沒用多少啊!”

    金濂一臉痛心疾首的說道:“陛下,這些錢糧都已經有了去處,五百萬銀幣,臣真的拿不出來啊!”

    “很好,金尚書。”朱祁鈺卻是先讚揚了一下金濂的態度。

    至少金尚書是奔著百年無憂去的,涉及到了國家大事的時候,金濂雖然平日裡扣門,但是還真的捨得花。

    直接奔著五百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