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598章 大明聯合驛站(中)

    所以說鋪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而這種辛苦,換來的就是消息晝夜傳遞三百里的效率。

    之前說過,騎兵每天的行進速度是七十里,再快的話馬匹就可能受不了,而且馬匹受天氣、地形因素影響太大,比如在河北可能表現很好,但你換做是在雲南就直接拉胯。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急遞鋪這種完全人工傳遞的方式,反而成為了最快、最及時的方式,晝夜三百里,從北京到昆明的五千裡地,十六天就到了。也就是說,在如今大明這個年代,雲南如有突發軍情,皇帝最快可以在十六天之後得知消息。

    但是問題來了,急遞鋪全部採用人力,而且每個急遞鋪全天十二時辰不能缺人,需要n班倒的有人值班,且設置密度高達十里一鋪,那麼全國需要多少人為急遞鋪服務才算夠用?如此巨大的人員配置又需要發多少薪酬才能維持?

    更糟糕的是,急遞鋪與水馬驛不同,水馬驛在高務實前一次《紓驛路疏》改革之後有了一定的創收能力——就是當做沿途的國營招待所來辦。然而急遞鋪沒有這項能力,如果把它當成一家企業來看,那就是迄今為止都還處在純虧損狀態,沒有絲毫盈利能力。

    高務實此次在《革新驛站疏》中就明確指出了這一點,並且提出必須使急遞鋪擁有自己的財源,不能始終全靠財政撥付來維持。

    但如果僅僅如此,甚至哪怕他想到了解決辦法,王錫爵誇他一句王佐之才也就完全夠了,不至於用曹植所謂“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來稱讚他的品行。

    之所以王錫爵會如此稱讚自己的政敵,是因為高務實在《革新驛站疏》中提到的辦法是主動讓出京華自身已經執天下牛耳的一項能力。

    高務實表示,京華在這些年裡靠著自己的物流體系,兼行了一套“郵傳投遞”之法,即在某個區域範圍之內統一接受信件及重量有限的包裹,再根據寄件者所寄信件或包裹之重量、路途之遠近來收取相應的費用。

    京華方面會提前與寄件者約定,在某個時間段內確保該信件或包裹完好無損的投遞至目標人手中。高務實認為,依託急遞鋪在全國各地均有鋪開的優勢,這一收費投遞的郵傳買賣完全可以實行,且急遞鋪相對於京華的物流體系還會具備一些優勢。

    哪些優勢?首先就是全國鋪開這一優勢。京華作為“私企”,就算財力再強也不可能十里一鋪開滿全國,而急遞鋪的這一優勢已經天然存在。

    其次,京華的郵傳投遞是依託本身的物流體系來進行,它不是專業的,所以速度方面其實並不能算快。比如從蘇州往京師投遞,可能需要等幾艘貨船都基本滿載之後才會出發,因為這才能確保航行安全,而這就需要一定的等待時間。

    急遞鋪如果來做郵傳投遞,就沒有這種劣勢了。全國的鋪兵們實際上是在搞“接力賽”,完全可以隨到隨送。

    或者哪怕考慮到人需要休息,也可以做出一個限制,比如一天之內至少需要送五個鋪、六個鋪之類的。每位鋪兵每送一次都可以單獨按件計價來獲得報酬,這個報酬,鋪兵與急遞鋪可以分賬,比如七三分,鋪兵拿七成、鋪裡拿三成,具體比例可以另行商議……如此按月結算,朝廷、鋪子、鋪兵三方都有好處,而寄件者與收件者也獲得了方便,完全是皆大歡喜。

    當然,唯一應該不歡喜的大概就是京華自身,因為這個革新一旦施行,它顯然是唯一一個利益受損者。

    王錫爵讚歎的就是這一點,割自己的肉來完善國家的制度,這不是“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是什麼?

    而且該誇的事情還沒完,因為還沒說到高務實針對遞運所的革新。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陰天好心情”、“kiki凱”、“單騎照碧心”、“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本書中涉及到改革的各種政策這一塊,真的是我格外用心的方面。尤其是大家可能會發現,我在寫某些不由高務實親自指揮的戰爭時,經常性使用“留白”寫法,對比一下就看得出來我寫改革是真的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