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598章 大明聯合驛站(中)

    正因如此,這次《革新驛站疏》才會是由高務實這個戶部尚書領銜主筆,理論上驛站體系的大老闆、兵部尚書周詠反而只能附署聯名——當然,這和高務實與周詠兩人在實學派內部乃至於整個大明政壇的威望差距也有一定關係。

    不過事情還沒有這樣簡單,因為之前說了,大明的驛站體系分為“三駕馬車”,除了水馬驛之外,還有急遞鋪和遞運所。

    這個急遞鋪非常有意思,但是可能很少有人聽說,所以要重點說一下。

    急遞鋪的主要職責是用來傳遞消息。每個鋪有專門的小房子,修得很簡陋,但卻是統一制式:“每鋪設十二時日晷,以驗時刻。鋪門置綽楔一座,常明燈燭一副,簿歷二本”。

    綽楔其實就是明清的官署牌坊,按後世的話來說,急遞鋪就是門口一個衙門牌坊,屋裡二十四小時燈火通明,牆上掛一塊鐘錶,桌子上放兩個筆記本。這就是基本情況,至於其他設施設備……欠奉。

    急遞鋪的遞送人員叫做鋪兵,明襲元制未改。《元史》裡對鋪兵的裝束是這樣描繪的:“鋪兵每各備夾板、攀鈴各一副,纓槍一,軟絹三尺。衣一領,回曆一本。”又說:“凡鋪卒皆腰革帶,懸鈴,持槍,挾雨衣,齎夜則持炬火,道狹則車、馬者、負前者,聞鈴避諸旁,夜亦以驚虎狼也。”大明時期也同樣如此,“各置夾板一副,鈴攀一副,纓槍一把,棍一條,回曆一本”,“鳴鈴走遞”。

    那麼急遞鋪是怎麼運行的呢?是“前鋪聞鈴,鋪司須先出鋪交收,隨即於封皮格眼內填寫時刻,該遞鋪兵姓名,速令鋪兵用袱及夾板裹緊,持小回歷一本,急遞至前鋪交收,於回曆上附寫到鋪時刻,毋致迷失停滯。”

    剛才說過,鋪兵的“裝備”裡有個鈴鐺,這是一個專門的鈴鐺,就如同現在的汽車喇叭似的,老遠聽到汽車的喇叭響了,你不會認為是有人騎自行車來的,鋪兵的鈴鐺同樣如此。

    比如說你現在是八里鋪的鋪兵,你在鋪裡上班。這一天你正在屋裡坐著,聽到外邊由遠及近一陣熟悉的鈴鐺聲,你連忙起身出門查看,果然就看見一個揹著包袱、拎著長槍、掛著鈴鐺的哥們氣喘吁吁衝你來了。

    這時候你該怎麼做呢?首先,把這哥們包袱接過來,包袱裡是個夾板,夾板裡是寫好的消息——消息可能是前線軍情,也可能是朝廷的緊急命令,但是這都與你無關。

    你要做的是把包袱接過來背在自己身上,在那個哥們拿著的的小回曆本上簽字,表示簽收——跟後世的快遞簽收是一樣的。

    小回曆本就是物流單,你需要在這個上面寫上你簽收的時間——前面說了,屋裡掛著鐘錶呢,你只要腦子沒糊塗眼睛沒瞎,那就斷然不會籤錯。

    寫清楚時間,再寫上你的名字,比如“萬曆二十年八月十五辰時三刻順天府逐鹿馬驛八里鋪高務實收”這樣的。寫好之後,拿上牆邊你的一把纓槍和一條棍子,然後就該出門了,必須一路跑步直奔十八里鋪。

    為啥要強調一路跑步呢?因為你需要趕緊走——按照一鋪十里地的規定,這個距離之下傳遞時間是固定的——凡遞送公文,照依古法,一晝夜通一百刻,每三刻行一鋪,晝夜須行三百里。但遇公文至鋪,不問角數多少,須要隨即遞送,無分晝夜,鳴鈴走遞。

    把這個時間和距離換算一下,大概相當於你要在四十五分鐘左右走五公里,可以提前但不能延誤。後世正常成年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就是每小時五公里左右,慢跑速度大概在九公里左右,快跑速度是十二公里。那麼按每小時九公里的慢跑速度,五公里大約只要三十五分鐘,算起來這個時間足夠了。

    其實不然。

    要知道後世的這個標準,其前提條件大有不同。現代人跑步是在馬路上,硬質柏油馬路或者軟基水泥路,出去搞個鍛鍊一般都是陽光正好、微風拂面,腳下穿著新買的運動緩衝跑鞋,身上穿的是透氣排汗速乾的運動t恤,一邊聽著音樂輕鬆愜意地跑。

    然而鋪兵那是在明朝,且不說地形如何,多的是各種各樣的山路爛路。單說路況,很多人老家村裡當年沒修公路的時候那種泥土路,跑步的速度都是要降低的。

    每三刻行一鋪這個速度限制是固定的,風和日麗是這個標準,狂風暴雨也是這個標準。無論你遲到的原因如何正當,由於朱元璋定的規矩沒有什麼彈性,所以該罰就還得罰,你要講道理恐怕得去南京孝陵“面聖”。

    再說了,這個規定不僅是狂風暴雨你也得遞送,哪怕三更半夜,你接到東西也是需要遞送的。在最壞的情況下,你這個倒黴催可能在凌晨三點收到件,然後冒著狂風暴雨,頂著閃電驚雷,走著泥濘不堪的山路,趕上十里地,傳遞到下一個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