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880章 決戰沙城(十九)

    總的來說,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尤其是披甲士兵,箭射刀砍的傷害確實沒有槍矛捅刺傷害大。

    而如果是到了現代戰場上,軍刺捅刺所造成的傷害,跟現代火器槍彈其實沒法比,遠說不上什麼恐怖。

    後世紅朝國內有一撥人,對五六式三稜軍刺有一種神話,吹牛一直吹到什麼聯合國禁用巴拉巴拉的,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一問理由,就說什麼傷口難處理,放血效果誇張,有砷化物塗層等等。

    砷化物塗層是最好笑的,你三稜軍刺可以塗,別的就不能塗了?

    至於傷口難處理,就更可笑了,這樣標準且規整的傷口有什麼難以縫合的?外科醫生會面對比這種傷口複雜無數倍的情況。

    隨便舉例,比如工地上的鋼筋穿刺、被狗牙撕裂的小孩傷口、被工廠機器攪爛的創面等等,哪個不比這種複雜?說三稜軍刺因為形狀而殺傷力巨大完全莫名其妙,要是這種規整的傷口都難以處理,那外科醫生全都可以下崗了,部隊醫院處理槍傷、破片傷的軍醫也全都可以滾蛋了。

    刺刀只要刺中要害,不管什麼樣式,效果是一樣的,如果沒有刺中要害的話,三稜刺更容易形成的是貫通傷,而眾所周知,對於人而言,傷害更大、更難救治的是割破血管放血,這一點三稜刺顯然不及扁刺刀。

    高務實也是聽過五六神話的人,為什麼他寧可花費十年時間去搞匕首式刺刀,而不肯用三稜刺將就,自然是仔細論證過的——再說後世各國軍方也都做出了選擇啊。

    刀劍的外形是經過了人類幾千年使用和冷兵器作戰才最終確定下來的,相比三稜軍刺那種破甲錐一樣的槍頭造型,普通刺刀的劍形刃因為擁有更寬的刃身,所以破開體內血管、殺傷內臟的幾率要大得多。

    而且在刺刀戰術上,劍形刃也更加適合下劈、上挑、刺中後轉刀等動作,單獨拿下來也更適合當短劍,可砍可捅。當年特殊時期,日本小倉兵工廠的三零刺刀比起三稜軍刺不知厲害多少,那才是當時世界上最讓人畏懼的一把刺刀。

    所以說軍刺根本無所謂恐怖不恐怖,刀是殺人的武器,作戰中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指標,比如英軍p1907式刺刀,長555毫米,明晃晃的樣子倒是嚇人,捅到人身上也的確厲害得很,但英軍士兵們並不喜歡,因為實在太長了,裝卸和攜行都很費事兒,使用起來也不大順手。

    在二戰時期,蘇聯軍隊的拼刺水平是最高的,因為早在沙俄時期,俄國軍隊就一直在訓練這種拼刺技術,這種文化也被後面的蘇聯軍隊繼承了。

    在二戰期間,莫辛納甘步槍是蘇聯的標配,而98k是德國的象徵,而莫辛納甘步槍的長度在二戰最長的,再加上蘇聯人普遍高大威猛,德國和日本在面對蘇聯的時候,都非常吃虧,特別是德國,德國擅長閃電戰術,但是當打陣地戰,尤其拼刺刀的時候,真的不是蘇聯的對手。

    相應的,日本軍隊的人因為比較矮小,不能跟蘇聯人的高大威猛相比,但是日本人拼刺講究靈活,戰術要求是穩、準、狠,於是配備三零刺刀。

    總而言之就是,任何武器不能撇開實用性來談性能,更何況還要考慮多功能性和成本。三稜軍刺只能做一件事,而這件事匕首式刺刀也能做,同時匕首式刺刀還能順帶做好其他幾件事,選誰還用說麼?

    最後一個成本和製作週期的問題,是限制萬曆一式標配刺刀的最大難題,不過這個之前說過,朱載堉被高務實挖動之後,兩個人配合著搞了好幾年,改進了鍊鋼法並加入滲碳滲氮技術,製作週期已經明顯下降,生產成本也降低了一些,雖然不至於和三稜軍刺一樣便宜,但已經到達高務實認為可以接受的區間——當然朱翊鈞還是覺得很貴。

    除了技術含量看似不高,而其實極高的刺刀之外,萬曆一式最大的技術革新,就是點火方式。

    沒錯,這一次,大明進入了燧發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