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六百四十四章為臣之道

    這是鬼谷先生用一個看似機會,又不是良機來試探考量吳王、越王以及我們這些作為臣子的野心與慾望。

    此次陣兵巢邑,鬼谷先生說過,這是他送與吳王之禮,同時也是送與越王之禮,誰能看清這其中的局勢,那麼就會對誰有利。

    若看不透,那麼就會因此反而受重創。

    所以為父在吳都之時,力阻王上全兵攻越,反而讓他採取退讓的辦法,這就是要讓越國深陷吳國之境,無力顧及越都。

    而此時越都已是囊中之物,為父為何要取。

    若此城依然是越國都城,那麼越王知道為父圍城,必然會拼命回防保護,而越都就是越王無形的牽制。

    若越都淪陷,那麼越王必然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無所顧忌,他會全力攻打吳都。

    若那時楚國也出兵攻吳,那麼為父得到越都又有何益。

    最後越都反而會為父的累贅,費盡心思來保越都,甚至整個越國。

    縱然拼死保住越國,可吳都那時也會淪陷,孫武我可能會成為新的越國之主,卻也會成為被世人恥笑的不臣之子,我孫氏一族世代榮耀也會國為父而毀於一旦,世代子孫也會被人恥笑辱罵。

    明兒,剛才為父與你所講,你可明白,現在你應該知道為父為何不立馬攻下越都,而只是給越都仍致造成一種危局了。

    把此攻克越都的機會留給吳王,看他如何來處理吳、越、楚的關係,這才是為臣之道,不奪君王之威。”

    孫明一聽,此時頭上冒出冷汗,也是倒吸一口冷氣。

    他聽孫武的分析,超出所有人的想法。

    而且處處都為將來著想,透著大聰慧與大謀略。

    首先,若攻下楚都,那麼越王勾踐所帶的越軍就會沒有任何顧忌,只有滅國之仇,越王只能破斧沉舟,拼死一戰,在如此仇怨之下,吳都勢必難保,會有更多人因此而喪命,而沿路的城池也逃脫不了屠城的命運。

    可越都不失,就會是越王勾踐此時最大的顧忌,也讓越王還有希望,讓他欲前還退,不得不撤兵回援,這是兵法上的謀略。

    從另一方面講,從楚國與吳與越國的關係來說,楚國並不願失去吳國或是失去越國,這樣會造就另外一個強大的對手,這是鬼谷王禪不願面對的。

    所以他把葉公的五萬大軍留在巢邑,其實就是警告吳國,不可過分,若是越過了王禪所能承受的極限,那以這九萬大軍就會反攻吳都。

    這樣一來,越王勾踐會因楚國出兵相助而攻陷吳都,而孫武得了越都,越王變成吳王,而孫武則可以取而代之成為自立為王,成為越國新王。

    這看起來十分誘人,可對於孫武來說,忠字不可費,他不想當什麼王上,只想做一個臣子,而且是不被世人所恥笑的忠臣。

    再者,若從為人臣子來說,功高蓋主也是禍事之一。

    王禪之所以把平叛楚都的好事留給楚王,而不是葉公還有他自己,其實也是在有意避諱這一點。

    若葉公揮師入楚都,那麼平叛的功勞就是葉公的,那麼葉公北抗晉國,又平叛有功,就會讓楚王忌憚,最後引來殺身之禍。

    而王禪自己就更不願意了,更不會圖此虛名了,所以王禪的想法,與現在孫武的想法其實也是異曲同工。

    “父親謀算之遠,非明兒可比,明兒有愧,竟然誤解父親,還請父親責罰。”

    孫明此時明白了孫武的良苦用心,才知道攻越都,只能施與威脅,不能真的攻下此城,若攻下此城,會讓整個局勢扭轉,變得無法控制。

    “為父給你取名日月,就是要讓你明白天地之道,懂得進與退。

    現在為父再與你講易理之卦,也就是乾卦,是一年前鬼谷先生講與為父聽的。

    到現在為父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一切都是為為父著想,為我孫家著想,不願因吳越之爭而讓我孫氏一族受累,更不想為父晚節不保,成為被世人所唾罵之人。”

    孫武說完,對於孫明也十分滿意,通過攻與不攻越都,讓孫明明白其中的道理,現在再來與他講易理,就會容易得多了。

    而且孫武對於王禪更是心存感激,若不是王禪提前與他講了為臣之道,那以說不定此時的孫武已攻下越都,反而陷入左右為難之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