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二百九十章至極而退

    第二百九十章至極而退

    孫武一聽,臉上欣慰的一笑,看了看王禪道:“還請先生明示,孫某不懂易理,更不知卜算,望先生指點一二。”

    “不敢指點,只是依此時之勢來分析一通,聽後將軍自然明白。

    將軍虎子,當然也十分聰慧,只是卻都不能達到將軍之能,領悟將軍兵法精要。

    將軍百戰百勝的事實,他們都看在眼中,這該是他們自知之事,也是世人所公認之事。

    所以對於將軍的兵法,他們知道非普通兵法,而他們只能望而止步。

    可若說孫家下一代就不一樣了,將軍此生的戰績,都已變成傳說。

    任憑你說破了嘴,他也認為自己能夠超越作為祖父的孫將軍。

    所以他們會對將軍的兵法十分感興趣,也有超越的目標。

    依我推算,孫家下輩還會有兵法大家出現,只是可惜還是應了一句話,伐兵者自傷。

    若要縱橫沙場,就會有犧牲,這是無可避免之事。

    所以將軍兵法,小子暫時代將軍保管。

    它日有緣,想必孫家後代自會與我相遇,那時我再傳與他們,也算成全將軍之願。”

    化蝶一聽,臉帶不屑,王禪說話總是如此神神鬼鬼的,讓你不相信都不行。

    而且依剛才的話,像是臨終託書一樣,把孫武說得像是要遭大難,此時王禪是來解救孫武的傳世兵法,以免後繼無人。

    孫武一聽,臉色也是難堪。

    卻還是問道:“孫某自知一生殺伐太重,手中沾滿血腥,末生實不敢再奢想安度晚年。

    先生能卜會算,對孫某是否有些建議。

    此次國葬之禮,以及此次伯否太宰大人被推為副帥,實讓孫某失望。”

    此時孫武如此一說,化蝶也看了看王禪,她知道孫武雖然並不善權謀,卻也能看出此次吳王父子推伯否為副帥的意圖。

    而國葬之日的種種跡象,孫武也能看出一二,所以剛才對能見王禪感覺十分寬慰。

    王禪盯著孫武,看了再看,卻嘻嘻一笑,讓人捉摸不透。

    “孫將軍,世間之事,盛極必衰這是常理。

    易理有九五至尊飛龍在天,而九六卻是亢龍有悔。

    亢為極也,若極之不退,則禍必隨之。

    剛才聽將軍之語,小子知道將軍已看透世事,對一生征伐有了收斂之心,這難得可貴。

    若吳王此次得嘗所願,將來將軍在吳國可謂是位高權重,地位與身份更是超然。

    算起來已是常人之極了。

    想當年攻楚,讓將軍一戰成名。

    而吳與越自此次仇屑這後,必然還將有一戰。

    此戰若吳國能勝,將軍無論是戰功,還是在吳國的名聲,那一方面都已登極致。

    若那時能放下一切榮華名利,極至而退,將軍自然可以安享晚年,並不需要小子來給將軍建議。

    只是退的時機需要選擇得當,這讓才能趨利避害!”

    王禪的話並無理,孫武是算起來是夫差的師傅(太傅,王子的老師),又是此時吳王所封三位享大週上卿(卿士有許多品級,上卿為至,遠在三公九卿之上)的重臣。

    若夫差繼承王位,孫武的身份更是尊寵。

    而當年攻楚,在兵法韜略之上,孫武一戰成名。

    而身為吳國中將軍,若能扶佐夫差再攻越國,取得大勝。

    那麼才可以說是普通人之中的‘飛龍在天’之像,若能極至而引退,自然可以無悔。

    這是易理常識,正是教人以適道而行。

    孫武一聽,臉上再現笑意,再次站起身來,對著王禪一揖道:“聽先生一語,孫某頓悟,也知道該何時引退。

    依先生所算當是沒有差池,此次吳王親征實是得嘗所願之舉。

    於此而言,卻也留下一個攻越的理由,若我此時引退,夫差新王必然有屑,反而不能全身而退。

    若輔佐夫差新王攻越得勝,那時依夫差新王的性格,一勝之下必然十分孤傲,無視天下英豪。

    那時我引退,正是功成身退之時,也是得與安享晚年的開始。

    孫某受教了!”

    孫武不愧兵法大家,一聽就懂得王禪話中之意。

    更難得的是他一直十分謙虛,對強於自己之人沒有嫉妒之心,反有禮賢之意,所以才能成其大業。

    若領兵者一意孤行,那自然聽不進好的建議,自然也難有成就。

    而他對夫差的認識可謂十分精要,通過對夫差當上新王之後的太度,也能領會其將來之勢。

    化蝶此時到是十分佩服王禪,每一步似乎都在計謀之中,看似無意,卻是有心。

    若能讓孫武安享晚年,也算是一樁美事。

    剛才她還小瞧王禪,認為王禪過於自負,此時才知王禪其實是一番好意。

    可她想到此,也是心裡有些悲涼。

    她知道王禪如此安排,也是因為王禪早已作好要離開的準備。

    此次大戰的勝負其實王禪已可以預料,那麼接下來的事就只有南海婆婆的問題了。

    只要解決南海婆婆與吳王的恩怨,那麼王禪在吳國的目的也達到,也就可以安然離開了。

    想到此,再想到王禪一來吳都就說算過伍子胥的壽辰,心裡也是拔涼拔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