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六百七十七章道聽途聞

    第六百七十七章道聽途聞

    王禪獨自在書屋裡看著古書,心裡也是十分焦急。

    此時秋至,外面黃葉滿院,可王禪卻並不急站去掃,而是像捨不得這些書一樣,日夜抓緊時間來閱讀。

    他知道他來大周守藏室已經三年了,這或許是他最後的機會,能在如此浩瀚的藏書之中汲取知識。

    最重要的是,這些書似乎都已被他的師傅所熟讀,而且都讀得十分通透,就算有什麼不解的地方,他也可以向老子請教,而如果老子不在此地,那讀過之後,也是疑惑重重,讀與不讀都沒有意義。

    而這三年,老子也耐心的向王禪傳教了他自己所寫的九九八十一章《道德真經》,而這短短的九九八十一章,涵蓋了老子明道之旅中所觀之道,所明之道,是歷古以來修身明道者最好的引導,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隱含著道在其中,非是有緣人不能讀懂此書,若讀不懂此書,更別提什麼觀道、悟道、明道、得道了。

    此時王禪已通過此書完全瞭解,什麼是真的明道,什麼是道,什麼又是德,基本上領悟了道德真經的真諦。

    道是生萬之物無,而德則是道在人世間的表像,德就是人世相處之道。

    就好像是把道像畫畫一樣,把道畫成德,以供世人遵行。

    而道德一說也是先有道後有德,德以道法為本,道與德為表,成為對世人是否遵道評判的基本標準。

    道德是整個世人的社會其它的基本人倫關係,君臣,父子,夫婦,等等一系列的關係的基礎,也是所有這些關係的約束及最低標準,包括現如今所制的周禮都是根據道之德,歷經萬千年來人們從生活之中的道總結而來。

    而老子的道德真經就是先論述了道為何物,如何明道,道法的一些基本特性,讓人知道什麼是道,而由此也知道萬千世界的由來,從何而來,又到何處,這是道經所言。

    而德經則專重於如何明道,道所成之德又是如何,主要是針對於人的言語行為社會關係以及依此而行的為人之道,所以算起來也是王禪將來修身明道的基本,是他學習領悟其它一切學問的基礎。

    再把道德真經融於易理之中,王禪發現,整個易理像是一下就開明起來,許多時候王禪在卜算之時還會有一些不解之處,可當王禪現在學懂了《道德真經》之後,易理就像水一樣呈清在他的面前。

    易理所言其實就是道之對人世的要求,是人修身明道的一個法門,而並非僅限於只是卜算過往未來,卜算災害吉凶,這些只是易理裡的小道而已,易理相對於道德真經來說,可以說是對明道修身的一個補充,一個形像的展示。

    “禪兒,為何如此用功,是不是自己卜算過,你即將離開為師,再將縱橫列國,所以捨不得這些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