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章 龍鳳豬的二鳳

 【從上古時期到19世紀中葉,華夏基本處於世界領先的位置。

 在東亞更是處於周邊宗國地位,其文化基本上是以華夏為中心,向周邊諸國進行單向輻射。

 歷代之中論文化輸出dps最高者:大唐排第一】

 秦

 敵屁欸絲?

 見天幕再次出現自己不明之詞,秦始皇把手中竹簡放至一旁,有些疲憊地摁了摁額角,大唐之後還有宋元明清。

 不知那些朝代對應大唐又是如何?

 他心緒微沉,能觀華夏諸朝歷史固然好,但是…制度太多,盛世太甚對他大秦並無好處。

 現在的大秦是個蹣跚學步的稚童,需要的是安穩的環境讓其成長,而不是見證所有成人朝代,亂大秦心緒。

 秦始皇淡淡地望向天幕,衷心希望唐太宗結束後,能講講氣候農業相關。

 各代帝王事蹟…最好別當眾展示吧?

 天幕語氣感嘆:【貞觀四年起,大唐呈現欣欣向榮的萬千氣象,長安開始湧現萬國朝聖的繁榮景象。

 大唐邊境外,有無數異族人艱難地穿過浩瀚的沙漠,和無邊波瀾的大海,只為到達他們心中的聖地——大唐!】

 漢

 劉徹不悅地皺了皺眉:後世你誇讚大唐多久了?

 他心中不忿,但也知曉大唐承前人制度,國力發展自然強過大漢。

 讓他不爽快的是漢唐漢唐,他大漢在前為何不頌揚他大漢?

 原本就因別號矮後世皇帝一頭,現在連後世誇獎都少於大唐。

 他不服!

 劉徹撇下眼,吩咐眾臣:“記大唐益處,咱們也要提高底皮哎私!”

 哼!既然後人稱漢唐,他漢家就不能輸了大唐!

 汲黯等人:……咱們大漢跟大唐走的不是一個路子,怎麼贏大唐?

 天幕語氣陡然拔高,聲音激奮:【想買大宛的馬嗎?在長安可以買到!

 想要孔翠犀象嗎?在長安可以買到!

 想養西旅大犬嗎?在長安可以買到!

 美玉明珠,八荒之表,萬里外的各色物件,你都可以在長安買到!】

 天幕頓了頓特意解釋道:【以上話改編大唐最強悍的男人——魏徵之語!】

 唐

 殿內數十雙眼眸齊刷刷地盯向魏徵。

 大唐最強悍的男人!

 憑什麼?

 突然被注視地魏徵:……關我何事?

 有問題找天幕後人去。

 不過他也疑惑,後人為何會叫他最強悍的男人?

 總不能他諫言很厲害吧?

 天幕語氣稍稍恢復正常:【為何各類珍果罕物鹹至長安?

 無他!

 來大唐朝貢的國家達七十餘國,各國匯聚所貢萬物,足以讓唐人足不出長安,盡享各國風俗稀罕物】

 李世民以為天幕會展示四夷稀奇物件,結果是排熟悉的後世數字。

 【粗略統計,各國前往來大唐朝貢的次數為:小日本十九次,大食(阿拉伯)三十七次,林邑(越南南部)二十四次,真臘(柬埔寨)十一次,波斯(伊朗)二十五次。

 其餘南天竺、北天竺(今印度)、訶陵(印尼爪哇)、尸利佛誓(印度蘇門答臘)等暫且不計。

 在貞觀十七年時,世界上離大唐最遠的國度拂菻(東羅馬),與大唐正式建交,在官方記錄中雙方來往共7次】

 天幕語氣幽幽:【東西網友見面場景,只在史書上留下一句:拂菻來貢,太宗降璽書答慰,賜以絞綺焉】

 唐

 聽天幕語氣,似乎想讓朝廷與東羅馬發生些什麼?

 房玄齡等人嘴角微抽,從神蹟降臨到現在,他們已尋摸到後人性格:看熱鬧不嫌事大!

 從秦始皇對比亞歷山大,再到大漢與羅馬,如今又是大唐.

 不知後人又用西方誰與陛下相比?

 “朕記得東羅馬喜愛絲綢?”李世民放棄自古以來的拂菻名稱,利落地改為後世東羅馬,他摩挲著下巴吩咐侍郎:“他日東羅馬使者到達,記得與他相談絲綢西進之事。”

 他神色躊躇地望向群臣:“西方對絲綢等物收以重稅,朝廷是否也要收稅濟民?”

 天下凋敝,為讓百姓休養生息,恢復大唐經濟,他不取各道關卡商稅,以圖四方貨物流通,讓利於民。

 未來朝廷是否要收取商稅?

 【就這樣沒了,沒了?現代討論無數次的中西大國見面場景,就化為唐太宗一個利索的蓋個章動作:東羅馬走你!

 一個曾經世界強者,一個到現在還是世界強者的見面啊!

 為什麼這麼平淡?】

 明

 見天幕出現一個手持鮮章的唐太宗小人,朱棣手搭在案桌上,微眯著眼沉思:他繼位後,數次北上草原驅韃,但軍費支出實在太過龐大,朝廷難以為繼。

 所以他想遣人南下西洋,一則宣揚大明之

威,二則以讓海上諸國以朝貢名義,與大明來往貿易。

 他轉向案上輿圖,招呼太子及朱高煦:“來看看,明歲鄭和就要南下西洋,接連海上諸國。”

 朱棣虎目掃過哥倆:“看看是否有補充調整的。”

 朱高煦伸了個腦袋,咋呼道:“延海倭寇眾多,爹,現在北上無事,你讓我去打倭寇唄!”

 正好後人不喜倭寇,他殺的矮瓜越多,後人就越高興。

 好歹他們是老祖宗,總有滿足後人願望對吧!

 見他兩眼軲轆轉,朱棣就知他沒打好主意,懶得理他,直徑問太子:“說說。”

 他這個兒子,歷來行儒家聖治,不願興師動眾,勞民傷財。

 可他怎麼不知道大明想要江山穩固,就需要興師動眾。

 賺錢得前提,就需要勞民建造大船,出海給大明換利?

 朱棣愁,他很愁啊!

 站在繼承人立場上,這一刻他理解到漢武帝心情,不類已的太子真的讓人頭疼。

 要怎樣矯正太子仁義性子?

 被點名的朱高熾挪了挪圓滾的身子,才慢慢道:“市舶司已經準備好寶船、馬船、糧船、坐船及戰船,現在要做的就是調整。”

 並且有天幕講解可補充細節大局上並無填充,只需要在細節上稍加更改。

 如:多帶點絲綢及大明瓷器,好賣個價錢!

 【所以身為大唐人,可以在長安吃胡餅,無論是東夷的畢羅,還是西戎的餅,又或者是南蠻的美食,北狄的手藝……在唐人看來都是胡食,沒區別,他們只要經享美食便好。

 如果喜愛吃甜食,只需要等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學制糖技術後,大唐就有甜甜的糖水可用。

 如何想嘗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滋味,可以等唐太宗平定高昌,他會親自監製葡萄酒,釀出八種色澤芬芳的紅酒,親賜群臣,讓京師眾人識得其味。

 累了到酒肆觀熱烈奔放的胡舞,聽明快激越的胡樂……】

 漢

 甜食?

 劉徹眼眸迸出驚人的光亮:朕也喜歡甜食!

 大唐甜甜糖水怎麼做?後人快說!

 漢家糖味來源,除了蜂蜜外,就是用甘柘(甘蔗)取汁煎熬後,進行暴曬得到蔗餳。

 味道雖有甜味,但雜質較多,口感不爽快。

 然後…葡萄酒好熟悉?

 哦,朕半月前才在上林苑栽下葡萄藤啊!

 劉徹收回眸光,轉頭問才從西域回來地張騫:“張卿,那葡萄酒滋味真比米酒香醇?”

 張騫小心翼翼地將目光移向地板,垂首恭聲答道:“葡萄酒讓人味覺幽雅圓潤,是大宛王每日必品佳釀,言飲之長壽。”

 “哦!”劉徹神情微動,果然是好東西,否則天幕怎麼會特意點出?

 “張卿可會釀製?”

 “臣曾觀過大宛人如何釀製葡萄酒。”

 “好!朕就等愛卿葡萄酒”劉徹得意地摸了摸鬍鬚,嘖嘖,秦始皇是第一個皇帝又怎麼樣

 沒聽過葡萄,更沒見過葡萄相貌,更不用說品嚐葡萄酒…真的可惜啊!

 秦始皇:……緩緩抽出鹿盧劍!

 【對於諸國的胡商胡人?

 大唐從唐高祖始,大唐對外態度便是柔懷萬國,而唐太宗更是史上首個提出華夷一體的帝王,其餘唐皇亦是開懷納戎狄。

 所以唐律有維護外商的條例,對於糾紛也有相應的律法,如同一國籍人之間發生糾紛,應按其本國的法律和風俗處理。

 不同國籍的人發生糾紛,應以唐朝法律為標準處理。

 如:唐穆宗時期,右龍武將軍李甚之子借貸外商萬貫不還,李甚被朝廷貶為宣州別駕,並責令還錢。

 總之大唐給胡商造就了一個較為公平的環境】

 李世民認真記下唐穆宗三字,穆,有佈德執義,中情見貌之意,簡單講述賢良和氣。

 看來斬斷大唐國祚者不是他。

 那是誰?唐玄宗嗎?

 天幕不知李世民正在磨刀霍霍斬唐皇,正在繼續講述:

 【更重要的是:唐朝允許外籍民族到唐代官學上學,到唐穆宗時期,還重新恢復外國人賓貢制度,允許外籍人科舉併入朝為官!】

 天幕展出一段影像,畫面中的國度生機盎然又繁榮富強。

 街上有深目高鼻的外族男子,也有中原學子老人,更有半露豐膚的嬌俏女子…

 哎呀!衛青等人急忙撇過頭,兩上浮出一抹赫然,大唐女子,大唐女子實在是…

 而劉徹眸光一亮,擊節讚道:彩!

 他聽著天幕中傳來的吆喝聲、叫賣聲、嬉笑聲……眸中露出驚豔,與身帝大臣感嘆:這就是大唐嗎?

 大唐真是鼎盛蓬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