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 龍鳳豬組合17

 【錢幣改革屢屢受挫,但是國家需要錢,他劉徹也需要錢,怎麼辦?

 他有ssr卡——桑弘羊啊!

 在元鼎二年時,桑弘羊就開始對國家施行均輸法。

 均輸法跟大流士政策略有相似,但對貨物利用率更為高效,在不加成本的基礎上,通過貨物流通,達到為國家增加利潤的目的;

 在全國設均輸官,將當地原本要送到京城的貢物,如吳越的竹、蜀中的布、荊揚的皮、革等,都到運到價高者地方賣掉,把所得錢財送回朝廷。

 簡單講就是‘西漢版的物流買賣’。

 這番操作下來,大漢國庫壓力大緩,甚至漢武帝還能連續三年出兵,將羌、兩粵、番禺給痛揍一頓】

 漢

 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宴上年輕的郎官上,ssr卡?

 上個卡還是衛青與霍去病,而眼前僅傳過以‘心算聞名’的青年,竟能媲美衛霍?

 主父偃心裡酸澀,陛下手下的能人太多,他要如何才能保持‘有用’?

 而劉徹驚訝地看了眼沉默的桑弘羊,心底讚美自己:不愧是朕,就是厲害!乃大漢伯樂也!

 心情甚好的他笑問:“感覺如何?”

 桑弘羊回過神,面上壓制不住激動,說話時微微發抖:“全賴陛下提拔!”

 他想再講些什麼,卻說不出口,只能深深躬拜:“臣能與陛下共舉千年不世之功,是臣幸事也!”

 在重農抑商的大環境下,他商人子能受到陛下重用,難道不是他的幸運嗎?

 天下有多少人對這幸運求而不得?

 秦

 秦始皇記完均輸法,環視完殿內後,突然意識到大秦存在一個致命缺點。

 秦歷代重商抑農,與商計並不精通,而今朝廷掌六國資源,六國有重商之國,亦有重農國家。

 僅靠統一文字、度量衡根據達不到整合六國目的。

 要如何利用天下山川水澤,為朝廷為民謀利,是當務之急,但.朝中似乎並無精通此道的臣子。

 秦始皇修長的食指緩緩敲過案面:他缺一個大秦桑弘羊!

 黝黑的眼眸掃過殿內眾臣:諸子百家誰對經濟最通曉?

 “李斯”秦始皇抬眸對逮著半截面具的人道:“傳詔,尋計然學派傳人,以賢禮迎之。”

 李斯頓了頓,拱手領命“唯!”

 而其他百家博士臉色有些微沉,競爭對手又多一家。

 幾息後又恢復自然,計然學說,他們並不懼之,一則各家都吸收過其他學派學說,每家都曾涉獵經濟篇相關。

 二則計然學派不是顯學,以往六國朝廷中並無計然傳人,想必早就斷絕了學說,不存世間。

 正安心時,就聽得有人突然進諫:“陛下,秦有計然傳人。”

 什麼?

 眾博士聞言一驚,怎麼可能?

 舉目望向進諫的人,竟然是廷尉李斯?

 李斯沒理會身上視線,慢慢地將憶起的畫面道出:“綱成君當是計然傳人,臣昔年在其宅中見過《計然子》著著。”

 即便不是計然傳人,也定然精通計然之道。

 秦始皇一愣,他的綱成君?蔡澤?

 蔡澤歷經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三朝,在鯨吞六國時,曾為他出使燕國,使太子丹來秦為質。

 兩月前因病辭呈,他特賜綱成君以全君臣之誼,沒想到他竟然是計然傳人。

 當年點他勸范雎月滿則虧之說,名傳天下,被曾大父拜為相國,向東滅周。

 月滿則虧…秦始皇一頓,心底升起幾分黯然,對方稱病是假,急流勇退是真。

 難道朕如此不可信?

 他黝黑的眸子地掃過李斯,沉聲道:“你對計然之道知多少?”

 計然家又叫輕重家,是朱陶公范蠡的先生計然所創。

 其核心主張是:國家應該發展經濟,用物流為輔助,達到農業商業俱利,從而使國家富裕。

 具體經濟措施為:使貨物流通全國,帶動各方行業的同時,一定要仰平物價。

 同時要輕百姓賦稅,修建各方水渠,使農業振興。

 他跟純粹商人重利不同,行的是商農並重,或是說商業輔助農業,使國家富裕強大。

 秦始聽罷一挑眉尾:難道桑弘羊是計然傳人?

 正想著就聽見天幕語氣驚歎地講道:

 【兩年後桑弘羊正式任大農中丞,建議漢武帝再次行第六次貨幣改革。

 有ssr卡相助的漢武帝,終於實現良幣驅劣幣,將五銖錢穩穩地流通於市場上,被民間接納使用。

 這個漢武帝背後的男人桑弘羊的作法,是將天下鑄幣權、銅礦所有權,全部歸於朝廷。

 再將鑄幣過程一分為三:

 均輸官將銅材和□□運往京城;

 鍾官負責鑄幣技術類工作;

 辨銅官負責分辨銅種及錢色審查;

 從源頭上掐斷民間私鑄貨幣,又提高偽造成本,將五銖錢重量定為35-4克,把鑄幣變為虧本買賣,使民間逐漸拋棄鑄錢營生。

 成為良幣的五銖錢,成為每個朝代都抄的標準作業,流傳華夏近740年,直到唐朝改鑄開元通寶才將其替代】

 漢

 劉桓面色複雜地長嘆:賈生(賈誼),你當年的政見,在朕孫兒手上實現了啊。

 他從袖中取出絹帛,虛按在口鼻上捂住咳嗽聲,眸色淡淡地望向黝黑無光的宮壁,神情有幾分恍惚。

 那時的賈生.他還記得當初他力陳大漢利弊時的神情。

 神采自若、意氣風發.‘陛下,錢幣收回朝廷的好處有三.落在天下的惡處有七.’

 在大漢山河前,賈生將民生分析得鞭辟入裡,可惜他不能採用,不僅不能用他還將鑄幣權下放。

 漢家最大銅山在諸侯王手中,他怎麼要回?

 劉桓再次用絹帛捂住咳嗽聲,胸口急速起伏,嘴唇微張,大口地喘著氣: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職責,他能做的就是將地基打好,讓後世子孫走得更順便遠。

 為皇者,應對治下民生政治,有清晰的認識,遏制自己慾望,不做不該做之事。

 唐

 開元通寶?

 聽到唐幣名稱.李世民心緒複雜,錢幣是耶耶武德四年下令所鑄。

 設計通寶時,他與耶耶、隱太子聚在一起商討唐幣該如何定製,才能彰顯大唐氣魄的同時,又能取代漢五銖錢。

 討論數次後,父子三人一致認為,錢幣是國家象徵,也是天下人對大同世界的期望。

 所以他們將錢變為通寶,想讓天下人知曉:他們手中的錢,不僅僅是錢,而是流通的寶貨。

 為使大唐第一枚錢幣完美,他甚至拜訪書法名家歐陽詢,請他親手寫下‘開元通寶’四字。

 期待著大唐的百姓,能生活在寶貨蜜糖之中。

 而今李世民憶起往日,心思恍惚,悔嗎?

 不,他不悔,玄武門政變中,他亦是兵行險著,但凡有絲差錯,他的妻兒、臣子,已不復人生。

 李世民掃過殿內,目光從複雜歸於平靜,既已做下,他不懼後人言。

 【搞完貨幣的桑弘羊,在元鼎五年又上奏漢武帝:陛下啊,你先前搞的‘算緡’、‘告緡’政策該停下啦!

 不停國家就沒啦!

 漢武帝挺胸回答:我不】

 漢

 劉邦看到天幕上圓滾滾的黑彘,得意洋洋地扭著屁股拒絕,差點一口水噴到蕭何臉上。

 他嘴角抽了抽,十分不解:“徹兒難道自小身體不好?”

 所以他爹才取了彘兒小名?

 期望他能身體健康,性格勇猛?

 如果真這樣,這曾孫所作所為還真對得起彘兒一命。

 嗯!得真好!

 劉啟:(瘋狂搖頭)我不是,我沒有,朕身為皇帝再怎麼也有文學素養,不會去取黑彘啊!

 拉低朕格調啊!

 【‘算緡令’是元狩四年,漢武帝把車船稅升級的詔令。

 放高利貸、賣買商品的大宗貨物商人,抽稅兩千抽一百二十錢,稅率為6%;

 手工業者、冶鐵業者、囤積貨物販賣相關者,抽稅四千抽一百二十錢,稅率為3%;

 並規定凡隱瞞不報者,繳稅物品全部沒收(並不是沒收全部家財),罰到邊境服役一年!】

 漢

 法家出身的張湯,對此令很是認同:“當今從商者數量增多,他們男不耕耘,女不蠶織。

 卻能食粱肉著絲履,以利結交王侯,賄賂吏官,以勢吞併農人農田,損我大漢根基。

 陛下對於不法商人,當行高祖政策:困之辱之!”

 今律法貶低商人地位,推尊農人,可實際上生活卻是相反,商人不耕種便擁巨資,而農夫辛勤一歲卻不裹腹貧。

 長此以往定會影響國家經濟,動搖國家統治。

 他的話得到其它同僚認同,重農輕商是大漢基本政策,豈能倒本末置?

 丞相公孫弘亦道:“臣認同御史大夫之言,神蹟已預警五年後水災波及巨大,所耗費錢財甚多,我等當提前應對。”

 關中是大漢最要緊的基本盤,只要關中不失,大漢就不懼各方諸侯謀反。

 想起天幕言陛下遷徙百姓七十萬餘,公孫弘心底發沉,七十萬餘人遷徒朔方?

 有文景兩代累計的積蓄也不夠啊!

 當下大賈商生活奢侈到有‘素封’之稱,有無秩俸之祿,卻有爵邑收入,對漢家風氣造成極大破壞。

 人人都從商,誰來耕種戍守?

 聽完丞相諫言,劉徹以指敲打案面,默然沉思:對付賈商不難,難的是背後勢力。

 今漢匈之間,漢家只勝一場,現在打壓巨賈怕是達不到打壓的目的。

 只是…他雙眼微眯,難道要提前發動戰爭刷積威望?

 “張

湯”劉徹環視群臣,直起身慢慢道:“你與桑弘羊制定收稅範圍。”

 兩人立即明白,陛下是想小範圍針對商人,當下拱手道:“唯”

 那該怎麼劃定其範圍呢?

 張湯和桑弘羊對視一眼立馬明白對方意思:在天幕講述的算緡令上,進行增減即可?

 他倆不知道的是,歷史上算緡錢詔令,本就是他倆的諫言。

 兜兜轉轉,沒想到變成自己抄自己作業。

 嗯,真香!

 【為何元狩四年要升級改革?

 因為賈商鉅富炫富炫到漢武帝頭上!

 當時漢武面臨的對外局勢:匈奴大勝,要賞錢;

 對內:要安置受災民眾七十萬人,要花錢。

 漢武帝在為錢發愁時,大漢賈商在做什麼?

 在拼命地讓受災百姓成為奴隸,大肆兼併土地的同時,又高價拋售糧食,趁著國家危難之際,大賺特賺。

 其聲勢大到郡國封君見了他們,都要對伏低做小,以示尊敬。

 在朝廷看來,這些巨賈上瞞天下,下欺黎民;身懷巨資卻於國無用,漢武帝能忍?】

 天幕上突然展出一張圖片,一張是漢武帝使勁翻自己錢袋子,結果倒了半天沒見到一塊銅板,哭唧唧地抱著空蕩蕩的錢袋子痛哭出聲。

 另一張是大腹便便的富人賈商,正聚眾狂歡,背後是看不見盡頭的金銀糧食,面前堆滿了美酒綾羅,主打一個紙醉金迷,揮金如土。

 漢

 劉徹嘴角抽了抽,全然拒絕委屈哭泣的形象,他是大漢天子,再怎麼也不會這樣。

 汙衊!汙衊!

 後世劉氏子孫對他的汙衊!

 他合上眼,心裡默唸:不氣不氣,氣也無用!

 朕是大漢天子,當有容人之量.才怪!

 根本就容不下去!

 秦

 秦始皇瞅著天幕漢武帝模樣,突然撲哧笑出聲,先前講秦時,他被迫各種窘迫,如見天幕換個對象迫害。

 他覺得真有趣!

 站在前頭的扶蘇,小心翼翼地抬起眼偷瞄了陛下一眼。

 嗯?陛下嘴角在往上勾耶?

 他疑惑地望向天幕,不明白陛下為何發笑,那些富賈如此可惡難道不該生氣嗎?

 大秦不也有烏氏倮等大賈商?

 【所以缺錢的漢武帝,將目光放到渾身閃著金錢的商賈身上。

 還非常微妙地擴大了收稅對象。

 只要是從事商業謀利者,都要向官府報告家產多少,政府根據財產進行徵稅(房產稅)。

 從事商業謀利者?又無明顯商人身份,是誰呢?

 賈商背後,或者是賈商合作的人。

 如某個有大片田地的豪強,他家種橘子賣與賈商。

 賈商收購到各地售賣,朝廷能徵收有市籍商人關稅,但收不到豪強身上。

 因豪強不是市籍商人,朝廷不能向他們收稅,賣出的錢財皆為利潤。

 但房產稅令下達後,豪強亦在徵收範圍內,誰讓你從事貨物買賣了?

 從事買賣就得上報財產繳稅!】

 秦

 秦始皇臉色惆悵,這就是長壽的好處嗎?

 改革錢幣、對外征戰、對內收稅.漢武帝精力之甚讓人欽慕。

 慕了慕了!

 不知他平時是如何養生?

 想學!

 【但漢武帝的房產稅,重點打擊對象還是高利貸和冶鐵業商人。

 漢朝的高利貸商人,勢力非常囂張,囂張到什麼程度?

 漢景帝七國之亂時,周亞夫為平叛主將卻無錢打仗,只好向京城高利貸商人借貸。

 誰料賈商不看好朝廷能勝,紛紛拒絕放貸給他。

 最終只有無鹽氏向周亞夫放貸,軍隊才得以開拔。

 算緡令針對賈商嗎?

 針對!

 同樣也針對連商人背後的豪強!】

 漢

 瞅著天幕上展出的滑稽圖片,上面還寫著‘是男人就要一網打盡’,他連生氣的心都提不起了。

 劉徹再次合上眼,不停地念叨:朕是大漢天子,大漢天子,朕有容忍之量,不與後世小兒計較.

 不計較才怪!

 給朕取名、拿他打趣.

 後世皇帝怎麼回事?

 劉徹憤怒地暗拍大腿:就不能管管嗎?

 嘴上說朕功績,行為上怎麼沒見著爾等尊重朕呢?

 【而漢朝賈商自由幾十載,突然被告知要向朝廷繳稅?

 他們願意嗎?

 肯定不願,我自己辛辛苦苦賺的錢,憑什麼要給你?

 並且古時沒有‘合理避稅’之說,但凡朝廷對商賈動手,賈商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歷過幾輪打壓後,賈商自然學會官商勾結,分成與官吏,將官員徹底拉入自己陣營,對抗皇權。

 如明朝官員俸祿太低,

當賈商以利誘之時,兩者自會結成聯盟,以權謀私大開方便之門】

 明

 朱元璋臉色憋得通紅,他定的俸祿很低嗎?

 不高,但也不低夠吃啊!

 一個縣令每歲俸祿90石(10800斤),每日兩斤糧食怎麼就不能生活了?

 朱標欲言又止,又欲言又止:爹啊!每歲夠的俸祿僅夠縣令自己開銷啊,他還有妻兒要養,且車馬費、轎伕費、奴僕費等等。

 並且爹你將官員的職田也給廢掉,這下他們連額外補貼都沒有,只能去貪了啊!

 親爹你看不看看刑部的人皮燈籠有多少呢?

 明知貪汙會被扒皮,他們仍要收銀子,是為什麼啊?

 每逢聽到有官員貪汙,朱標很想對陛下提為官員漲俸,但他不能.朱標苦笑,他爹已經認定朝廷給予的俸祿不低,是那群官員享受奢侈,才使錢不夠用。

 每次他剛開口,就被罵了回來,沒想到今日天幕竟然提到大明俸祿

 期待爹能聽進去吧!

 天幕語氣突然溢出幾分自豪:

 【而現代利用合理避稅,使國家與企業人民之間,有緩衝帶可以調整。

 並且地方政府還能利用合理避稅,對外招商引資,解決當地經濟就業等社會問題。

 畢竟大企業繳納稅種高達400項,個人所得稅最高45%,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繳納相當錢財時都會感到心疼。

 所以國家為保證稅收,同時也為刺激消費市場,政府同意企業和個人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如消費買豪車、捐款等合法行為,來進行合理避稅。

 讓企業繳稅的同時,又能返還一定稅額,使他們有更多資金去進行擴張或是企業升級,而國家既能保證稅收,又能擴大稅收,還能調整社會財富均衡。

 這也是‘你可以合理避稅,但是你不能逃稅’的由來】

 漢

 緩衝帶?

 劉徹神色一動,但對此仍抱有疑慮,後世政策並不全然適合當下。

 當今巨賈囂張無法,即使他設緩衝帶,那些人會認為朝廷可欺。

 他掃過臉色凝重的桑弘羊,並未開口相問,無論臣下計謀好壞,做主的是他,若他要對付賈商。

 劉徹支起手略略思索,輕輕地勾起嘴角:他還是會頒佈算緡令,與匈奴相樣道理,不將這些人打怕了,他出發的詔令,誰會聽?

 不過他雙眼微眯,望著天幕上的‘緩衝帶’三字,待賈商豪強都懼服朝廷後,此計倒可一用。

 唉.劉徹換隻手撐起下頜,他還是認為一次性將賈商斬盡好,朝廷不僅有錢,還能收回土地授田給無地百姓。

 涸澤而漁的道理,他還是明白,若賈商乖乖伏首,朝廷便設緩衝帶,若不懂眼色.劉徹眼中迸出殺意,朕不介意讓廷尉為君專設律法殺之。

 不過後世稅收這般高,後人繳稅能願意?

 另外那他是不是該給賈商多增加幾樣?

 唐

 李世民對數次出現的大明,升起幾分好奇心:“明朝居然窮到發不起俸祿?”

 第一次大開眼界的群臣:我等不知啊,官員俸祿低到無法生活,那還當什麼官?

 回家種田不好嗎?

 哦,天幕好像還提到過大明是窮死的?

 杜如晦等人疑惑地摸了摸腦袋,突然覺得自家陛下真好,即使這幾年朝廷困難,也未削減俸祿。

 不僅有祿米,還有俸料,更有根據官職大小劃分的職田收入。

 如丞相房玄齡,有最高職田等級十二頃職田,每歲收成亦是好大一筆呢。

 望著眾人驚歎的表情,李世民卻突然陷入沉默,大唐官員俸祿實行京官重祿,各地方官輕俸。

 如果各地官吏認為朝廷所發俸祿不夠生活,他們會不會也與當地賈商勾結,魚肉百姓?

 【漢武帝頒佈詔令後,各富豪反應是什麼呢?

 繼續在自家後院裡,挖呀挖呀挖,挖的坑越多,隱匿的財產數量越大。

 至於主動申報?

 笑話,歷代劉家天子都沒收稅,憑什麼要給你繳稅?

 埋好財產的賈商豪強反手一個舉報:當朝丞相李蔡利用職權賣地,獲得利潤四十餘萬,陛下你看怎麼處理吧?】

 唐

 李世民翻開漢書,上寫著的:丞相李蔡下獄,自殺。

 ‘嘶’他輕輕吸口氣,突然想到閒時觀書,漢武帝重用酷史也是在這個時候?

 他抬起頭問房玄齡:“上月聽輔機與卿閒聊,似乎講過王溫舒重殺廣平郡(今河北)豪強?”

 自唐以前,僅秦、漢、晉和隋四個大統一王朝,其中漢朝歷史最長,為治好大唐,唐朝君臣曾翻閱漢史籍冊,想要找出漢朝長久之法。

 被陛下點名的房玄齡拱手答道:“陛下說得沒錯,王溫舒在廣平郡行就殺戮,短短三月便誅殺千餘家,屍積堆山,即使有人逃亡至鄰縣,他亦要帶兵追回,將其審問。

 他頓了頓道:“若不是漢朝有春夏不行殺戮的規定,當地死眾更甚。”

 房玄齡想起王溫舒的感嘆:若冬天再延長一月,他便能將廣平不法之徒殺個乾淨!

 想到這鮮血淋漓的話,房玄齡當即打了個激靈,王溫舒為人殘酷對上卻極為忠心,只是到最後還是被漢武帝當作器具拋棄。

 與漢武帝相比,自家陛下簡直太好了!

 ???李世民察覺到愛臣灼熱的目光,有些莫名其妙回望過去,玄齡怎麼了?

 【漢武帝與賈商豪強相持兩年後(元狩六年),漢武帝祭出酷吏方法:讓楊可主持算緡,在政令裡添加了一條:鼓勵人們檢舉、告發隱藏不報財產者。

 若檢舉情況屬實,告發人獎勵沒收財產一半。

 朝中有人反對此政策的大臣:殺!

 不過這次的告發對象,主要針對各地豪強巨賈。

 面對各方豪強的反撲,漢武帝成立特務機構—‘繡衣使者’。

 次年張湯下獄自殺,一月後丞相青翟自殺;

 漢武帝提酷吏王溫舒為廷尉,掌管京城刑獄】

 宋

 趙頊很努力地理解天幕講述的漢武帝事蹟,他期望能吃透漢武帝政令背後的深意,及為何要這樣做的緣由。

 漢朝缺錢,他大宋亦是缺錢,如此看來漢武帝倒與他有幾分相似。

 聽完天幕解釋後,趙頊將自己放到漢武帝位置上,若他是漢武帝該如何做?

 他會殺雞儆猴,逼迫賈商如實申報家中財產。

 但如果朝廷有像義縱那樣的臣子反對?

 他神色浮出幾分猶豫之色,有大臣反對,就找藉口殺掉?

 趙頊眼光落到肅穆聆聽的王安石身上,若大臣攻訐介甫他該如何?

 察覺到官家的目光,王安石抬頭回了個微笑,官家有心改革大宋,今天降神蹟,讓他們能更全面認知秦皇漢武執政得失之處。

 以先人經驗,應對大宋利弊,相信他們定能一掃沉痾,使大宋富國民強。

 【到元鼎三年,漢武帝再次祭出打擊力度最大的詔令:再次鼓勵天下民眾告發隱瞞者,屬實獎勵隱匿者一半錢財。

 甚至還將商人劃七科謫中,在朝廷需要徵民苦役時,官府會優先徵發七類犯罪分子,在這七類中工商業就佔據四類:賈人、有市籍者、父母有市籍者、大父母有市籍者,皆為有罪者。

 有了天子背書,向朝廷告發的人如星星之火,布遍地全國,波及之廣,連中產家庭全都被殃及。

 在民眾踴躍的告發下,朝廷的民財物以億為單位。

 各地沒收的田地達數千頃,各類大小房屋無數,財物多到連上林苑都放不下。

 更不提被巨賈豪吞沒的農人奴婢,又重新回到朝廷手中,經過安排重新成為,大漢新戶口和賦稅來源。

 總之告發之下,大漢國庫充盈,土地兼併得到遏制】

 漢

 劉啟一把將太子翻個面,扒下他的褲子舉手就打:“七國為何反叛,難道朕沒給你說過?”

 就因他與晁錯削藩牽連甚廣,才導致七國聚勢威脅朝廷,差點動搖漢家根基。

 平叛七國後,他讓劉徹細看史官記載,就為了讓他今後不重蹈覆轍,沒想到他為集權昏了頭,有這麼自毀經濟的嗎?

 大漢對中產者的定義為‘家有百金’,這些中產者大多為漢家良家子,是大漢□□的支持者,也是大漢最好的兵源。

 沒想到竟被這小崽子牽連到破產,實在該打!

 ‘啪啪啪’幾個巴掌後,小劉徹的屁屁通紅一片,捂著屁股忍淚辯解:“世人逐利,殺一批賈商被殺,自有其他人頂取他們位置,又有何可懼?”

 小劉徹恨恨地瞪了天幕一眼:那是未來的他做的,父皇有本事打未來的他,揍自己算什麼?

 【如果說衛青在草原上刮地皮,打擊匈奴帝國經濟。

 那漢武帝則是自廢武功,直接將國內經濟自宮。

 民間與政府之間的信任破裂,民眾有好衣立馬穿,有美食立馬吃,主打一個只要我吃得夠快,你皇帝就割不了我的躺平態度。

 沒錢怎麼辦?

 告發啊!】

 秦

 秦始皇一愣,檢舉告發?

 當年秦為變強,推行商君新法,為使保甲制、連坐之法能震懾秦民。

 商君亦是鼓勵民眾舉報,甚至特意頒佈‘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的律法。

 因舉報者眾多,違法者將渭水染紅後,新法廣推大秦。

 秦始皇諷刺地掃過天幕,大漢不是言自己為暴君嗎?

 怎麼學起他暴秦了?

 【打擊完巨賈豪商的漢武帝,在元鼎五年,又開始針對全天下的列侯;

 漢文帝分封諸侯時,曾立下規矩:每年八月,各諸侯列侯要給朝廷獻祭祀貢金,對金成色入分量有著詳細的規定。

 如貢金數量根據封國民口數,每千人奉四兩,若某個

列國人口十萬,就奉貢金四萬兩等等。

 在元鼎五年,漢武帝突然對貢金髮難,指著某個列侯的鼻子道:“你,所獻祭的‘酌金’成色不好”;

 又轉頭對另列侯開罵:“為什麼你上獻的貢金分量不足?”

 爾等是不是對祖宗不敬?對朝廷不誠心,是不是有謀逆之心?

 劉豬豬對著眾諸侯列侯一頓創後,將桌子一掀,兩百多位諸侯列侯,被他削去106位列侯爵位,丞相趙周下獄致死】

 漢

 張良蕭何越聽眉頭越緊,民風亂壞是朝廷敗壞開端,若不是預先知道大漢還有好幾位皇帝,他們都要懷疑大漢會不會亡於此君手中。

 而現地聽見他又對列侯開刀漢武帝為皇者有魄力,只是.

 兩人對視一眼,眸中皆閃過了然,與漢武帝相比,他們更喜太子那般的仁義之君。

 劉邦掃過眼眸交流的肱骨大臣,不置一詞,他在請人來時,便知有此一遭。

 治理國家不能靠他一語言堂,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他不如蕭何,甚至率軍打仗不如韓信。

 但他能善用天下英豪俊傑,亦不懼臣下心思,並且劉邦目光落到神情肅穆的髮妻身上。

 面對勳臣時,外戚就是最好的盟友。

 老祖宗與臣下之間的暗湧,劉昭並不知曉,正感嘆道:

 【漢武帝在人才挖掘方便,完全就是歐皇模式,帝國雙壁、頂級和親界天花板解憂公主、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等等,各類百年難遇的人才,在他手中紛紛湧現。

 他因政令過猛,把大漢經濟折騰一遍後,天神又告訴他:

 滴滴,您的vip經濟體驗模式已開啟!

 毫不誇張地說,漢武帝后期能源源不斷地發動戰爭,一半歸功於衛青練軍,一半歸功於桑弘羊的財政支撐!】

 漢

 衛青對天幕的話並不認同,大漢最初練兵法,是陛下請教邊境老將、又結合匈奴作戰方式,摸索總結出來的,他只是恰逢其會,在陛下處學得幾分而已。

 對於衛青的誇獎,劉徹眼睛微眯,只是想起以往嘴角漸漸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