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 章 龍鳳豬組合08

 【讓叔孫通沒想到的是,最終獲得武帝親睞的不是以禮治國,重宗法的‘穀梁派’,而是具有鮮明特色的公羊學派。

 確定國家主導思想後,漢武帝用帝國意志,推動著公羊春秋成為漢朝新的政治形態。

 於是‘十世之仇,猶可報’、‘王者無外’等思想席捲漢廷上下。

 漢朝從此一掃清靜無為,國家形態轉向積極擴張,對外狂熱大膽。

 在巔峰時期,更是恨不得向世界宣示:國內的天下我劉徹要管,國外的天下我劉徹更要管!

 在閩越攻打南越國時,面對南越告急,諸侯宗親盡皆反對出兵救援,但代表天子意志的嚴助表示:

 我漢家為天下宗國,手握生死權力,有權決定海內諸國生死性命。

 就差沒指著反對的人鼻子說:我的話,誰贊成,誰反對?

 在一輪又一輪的匈奴戰爭下,強漢的氣勢被激發出來,強硬的血氣基因徹底刻在華夏人的骨子裡。

 漢家對周邊國家的強勢,強勢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刀劍相逼,仍是破口大罵:“南越王殺漢使者,國家被屠到為漢九郡。

 苑王殺漢使者,頭顱被掛在宮殿北門展覽,朝鮮王殺漢使者,隨即被滅,現在只有匈奴還未受懲罰,怎麼你要殺我引兩國相鬥?

 即使到了國勢漸衰的元成帝,漢家骨子裡的強漢基因仍然存在!

 北匈奴殺漢使者遠遁,歷史名人陳湯表示:北匈奴,你這是找死!

 於是直接矯詔調動漢兵,率領屬國兵共四萬多人遠征異域,斬北匈奴單于首級而還,發出大漢最強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完美的替匈奴給出蘇武的回答,漢使殺不得,殺了真的會被滅國】

 秦

 聽著天幕激情昂揚的聲音,秦始皇眸子黝黑地盯著群臣,看看,看看漢使的囂張!

 被陛下目光籠罩的臣子,面色羞愧地低下頭:咋感覺我大秦被比下去了呢?

 秦君為虎狼之君,居然沒有遠征過異域,更沒有喊出響亮口號。

 他們輸了啊!

 特別是一眾武將,只覺憋屈,心道:按天幕所言,他們也將匈奴打跑了啊,跟漢相比,怎麼就那麼不得勁呢?

 於是紛紛拿眼往叔孫通身上瞅:看看,你看看,你那麼委屈侍奉劉邦,結果呢?

 不被重用啊!

 各家博士(特別是墨家),紛紛拿小眼神往陛下身上瞟:陛下,叔孫通不行,看看我們學說,很好的安利你不吃嗎?

 被嫌棄的叔孫通漲紅了臉:怪我嘍?你們怎麼不怪亞歷山大沒打過來,讓老秦人沒地方刷業績呢?

 穀梁起源於魯人穀梁赤,儒家支脈學說,跟他又有什麼關係?天幕亂攀咬人!

 頭戴通天冠的秦始皇見群臣眼神亂飛,屈指向案上扣了扣道:“漢朝選擇公羊是為擴張用兵,如孝公選著商君是為強國。

 今秦要內斂,需行養民之策。”

 黃老不適用暗潮湧動的秦,儒家尚未提出能支撐秦的國家意識。

 至於法.他目光落

 在戴著遮具的李斯身子()?(),

 爾後又收回目光()?(),

 掃過各家博士。

 就看爾等誰能當‘公羊春秋’了。

 漢

 原本古井無波的劉恆聽北匈奴三字?()??%?%??()?(),

 喜意浮臉()?(),

 忍不住地大讚:“彩!”

 他寰宇天下第三年,匈奴率兵渡黃河侵北的河南,肆意掠殺漢民,他派灌嬰領兵抵禦匈奴。

 那時心性尚未徹底磨鍊,聽見匈奴大放厥詞,氣不過的他直接提起刀子,駕車就往高奴跑。

 朕要御駕親征打匈奴!

 可惜劉恆揉了揉手腕,眼眸盡是幽暗的殺意:沒想到他還沒到高奴,匈奴就被灌嬰打跑,誰知濟北王劉興居卻乘機叛亂,意圖篡改漢家江山。

 劉恆嘴角洩出絲絲諷刺,劉襄是長子長孫。

 當初誅殺呂家,劉襄、劉興、劉章三兄弟出了大力,劉章更是帶頭剷除呂產。

 就為了擁護兄長劉襄為皇,可惜劉襄無天命在身,誅呂后卻不得大位,遺憾身亡。

 天命,什麼是天命?

 他眼眸晦暗,負手而立,天命在勳貴功臣手中,而不在劉氏宗族手裡。

 他們不擁選你劉襄,你便沒有天命可言!

 【公羊學雖然有不重義理,重讖緯之學(迷信)的弊端,但與其他學派相比,公羊學向來勇於改革,不畏舊制,自帶宏偉氣魄。

 他們想通過崇孔子復周禮,達到‘天下大同,德治盛世’的理想世界,所以重推‘王者無外’‘大統一’思想,以迎合漢家當下環境。

 但漢武帝的強勢,與他們核心主張背道而馳,見勢不可為,元朔五年公羊儒向漢武帝提議設太學,置《易》《詩》《禮》《春秋》五經,為漢家培養人才。

 自此

太學學子皆誦儒學,考核通過後成為漢朝郎官,人數從最初的從百餘人到數千人,到元帝時期純儒佔據朝堂,才真正實現獨尊儒術。

 漢武帝將漢烤炙後,在‘鹽鐵會議’上,地方與朝廷矛盾徹底攤開,公羊儒開始以審慎、批判的眼光來評價武帝之政。

 為抑制公羊儒,漢宣帝重啟‘穀梁派’,提倡‘尊尊相親’,民要絕對忠君尊王,庶民要尊士,士要尊大夫,大夫要尊天子,要維護等級禮制、長幼有序,禮不可廢;

 但穀梁派挽救不了頹廢的西漢,在漢成帝時期公羊儒再次登臺,追尋復古以圖挽救大漢。

 到西漢末年,民生凋敝,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王莽手持穀梁理論,在公羊儒的推動下,在萬眾期待中改天換地,成為‘聖人’,大行周禮復古。

 結果就被現實鐵拳打爛,王莽的失敗證明向世人證明,復行周公制度也救不了當世,今世治理當由革新經義,再孕育出當下新思想。

 可惜經此一戰,公羊學派話語權漸失,再無復起之機,就此沉寂在歷史長河中。

 直到晚清時,龔自珍等人為應對西方入侵,才在故紙堆中翻公羊春秋經義,演變為維新變法運動的理論基礎。

 今天的儒家,出於實用主義和敬意,挑選出幾篇孔子之言,放置課本上。

 畢竟我們現在奉行的是‘落後就要捱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

 相信的是,實力才是德治盛世的基礎,國強才是漢使節對外強硬的後盾!】

 明

 朱棣一拳砸在案桌上,大聲道:“說得好,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尊嚴只在劍鋒之上!這才是華夏自有的強硬!?()_[(.)]???&?&??()?()”

 否則他親征蒙古做什麼?為了吹風吃沙子嗎?

 對待外族,只有打,打到他們痛,打到他們服,才能保邊疆穩定,臣民才不會受到侵犯,大明江山才會永傳續存!

 他轉頭指著天幕,雙眼緊盯太子,厲聲喝道:“你總講朕親征費錢費糧,但朕不打出大明威嚴,難道要跟大宋一般,讓子孫跪伏一隅苟且偷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