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章 呔!何方妖怪

 秦始皇目光耀耀地望向天幕,眸子亮得驚人,如李斯所言,那麼同觀天幕之人,不僅僅是他們一朝,而是有它國度或他看不見的民眾?

 世上真有神仙?

 “傳陰陽家”

 “唯”

 正在聆聽的漢帝劉詢突然臉色奇怪起來,唐仿漢設凌煙閣,而他目光落到西殿飛簷的麒麟閣上,裡面列著十一功臣的畫像。

 那麼說.他諡號是宣?

 相比東漢,劉邦聽到漢宣帝三字眼前一亮,立即扔下手中狗肉,一抹嘴皮,拍掌大笑道:“宣,好好好!”

 好小子,竟然會設臣子功德閣,這法子好,不錯不錯!

 劉邦決定拿子孫的法子來用用,只是只不知道是幾代漢皇帝,是太子諡號他就放心了。

 太子,不類已啊!

 【普天下之,莫非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

 話指周朝,但當時的周並沒有如此睥睨天下,整個中華大地除了有中原文明外,還有許多方國及部族存在。

 商朝時,方國上千之多,到武王會盟盟津時,仍有八百多方國,即使周天分封諸侯後,也非內夏外夷,而是華夏夷狄錯居,互住一國。

 從西周到戰國,與其說是爭霸,不如說是方國和中原的文明最後相互碰撞,誰融合了誰,誰就決定了這片土地生存的方式。

 西方有西戎和夷等;北方有義渠、太戎等,南有百濮、三夷、幹越等甚至東方亦有大小不一的方國和部族。

 這些方國大多以遊牧為主,後轉為農牧定居,有自己的生活習性,自己的宗教信仰,會認同中原文明嗎?】

 天幕再次出現一張五彩斑斕的地圖,諸侯國之外,盡是密密麻麻的夷狄名。

 嬴渠&嬴駟&嬴稷等人,望著天幕上西戎土地,熱淚盈眶:為有封國,襄公亡於西戎手上,又經四代國君浴血奮戰七十餘年,才徹底趕跑西戎,盤踞關中為秦封國。

 而他們,畢生儘先祖遺志,蠶食諸侯,完成一統霸業!

 秦始皇抬眸看向地圖,滿目諸侯名,秦卻不在其列,而今,他嬴政,讓天下皆姓秦!!

 嬴氏列祖列宗!嬴氏大業,已成!

 嬴氏上下的雄心烈壯志並不影響天幕繼續:【因此對於封地裡的夷狄,諸侯須用‘中原文明’去教化各族,讓其納入夏華,脫夷入華】

 嬴渠側頭看向地圖上義渠方向,目光炯炯:義渠秦之威脅,待秦兵馬強歷時,定要驅趕義渠更北!

 嬴駟亦是沉沉望向秦北方,正聲問道:“相國,你說秦何時能一平北方,讓秦無後顧之憂?”

 宣太后眼眸平靜地望著義渠二字,情人雖好,若為秦社稷,情人可拋!

 【而不願意入夏,並喜以遊牧為生的方國文明,為爭奪華夏土地,跟中原文化發生了巨大的激盪交鋒。

 實事上從三皇時期,中原文明一直跟方國文明纏繞,黃帝炎帝大敗蚩尤,到商武丁伐鬼方,一直未有定局。

 直到周時中原文明大成,到春秋時兩方文明才決出勝負】

 漢帝劉徹嗤之以鼻:真決定出勝負,那匈奴人怎麼還在?

 不過他摩挲著下巴,雙眼微眯,匈奴為夏氏後裔,他為上帝嫡長子,這庶子犯矩,他這天子不得不教訓教訓他們?

 有這話朕看那個貳臣還敢反對朕出兵!

 天幕忽然變得很是感嘆:【如果從上帝視角看全球文明起源,讓人不得不感嘆,華夏從三皇到周創造出的文明,堪稱上古時代的核彈。

 因在中原文明與方國文明決定華夏未來走向時,西方文明亦在與遊牧民族進行存亡續保鬥爭!】

 來了!歷代眾人精神一振,終於聽到西方相關的信息了,不過.古時歷史居然被後世人以文化針對來註解?

 從未想過的視角。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瓜,目光炯炯地盯著天幕:他倒要看看,這西方到底怎麼個了不起法,還能主導兩百多個國家?

 【西方的民族鬥爭起源於一場氣候的變遷,到後期它使東方黃河氾濫,無邊無際,大禹不得不花費十三年治水。

 同時也加快了世界第一個遊牧民族——印歐族群遷徙。

 印歐族群生活在亞歐大陸的交界區,在六千年前馴服馬匹,造出馬車。

 他們以遊動放牧為業,居住不定,如同後世的匈奴突厥等生活習性。

 在東方為夏朝時,黑海北岸的中支率先遷徙,騎著馬,駕著車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了人類文明起源地之一——小亞細亞】

 聽到遊牧民族時,漢帝劉徹還在推演字理含義,待天幕說到匈奴突厥時,眼皮子一跳,雖不想承認,即便他做好了攻打匈奴的準備,心仍有惴惴。

 待看到天幕將印歐人遷徙地圖展開起,霍然起身,這是哪?

 看見不同於中原地勢時,秦始皇猛地爆發出一抹驚人的光彩:這是哪?

 這就是世界嗎?

 再比較自己一統九州的地圖

面積唔,還是九州土地多。

 不過他眼目灼灼,手無意地攥緊,想要.

 僅展開歐洲地圖一角,已讓眾界震撼不已,古人交通不易,許多人一生未出過縣城,即便是遊歷過許多國家的戰國學子,也不禁瞪大了眼,世界,是如此廣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