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呔!何方妖怪(修)

 【如果說商開啟了封建政治基本形態,那麼周則定形封建政治核心

 歷代都在周的思想上發展出屬於自己政治思想。

 我們總結一下:周朝對內宗教為核心,對外用分封天下團結人心,以禮樂制度來規範各階行為。

 用‘德’成治世治國的核心,即‘敬天保民,明德慎罰’來維持周朝秩序

 而讓這套理論最後立起來的點在哪裡?】

 天幕突然出現肅穆莊嚴的四個大字:

 周公還政

 眾朝聽罷紛紛讚歎:周公,元聖也!

 而朱元璋卻開始嘀咕:周公確是聖人,但這天幕不會把史書從頭講到尾吧?

 那輪到他們明朝時要等多久?

 天幕的聲音柔和了許多【克殷周立後,明君周武王在開國三後駕崩,年幼的成王繼位,為穩定朝政天下,周公在旁輔政,七年後還政於成王。

 周公的行為是什麼呢?諸侯臣子的德,則是要聽王令,輔助君王,佐成明德之君,共創盛世。

 所以周公立禮樂制度,卻沒有因身處高位而有所僭越,這便是臣子的‘德’,言行一致。

 因此‘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才能流傳至今啊!】

 秦始微眯雙眼,思索著後世的治國之策,是德嗎?

 不對,天幕與其說周公德行,不如在宣傳德行。

 想到天幕所言西方,他突然升起幾分好奇:後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天幕突然變得感嘆:【周公的行為,跟殷商‘商元聖’伊尹一脈流傳,此‘臣德’被後世並稱伊周,這樣的臣子就是歷代王朝的白月光啊!

 上能定社稷,下能安民,這樣的臣子何其稀有?

 若說‘千古一帝’是帝王的稱號,那麼‘元聖’是眾臣子夢寐以求的追求】

 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四字出現在天幕之上時,眾朝有志皇帝呼吸一窒,他們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地治國是為什麼?

 除了想創造一個的天平盛世的天下實,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外,不就為點身後名?

 秦始皇矜持地點點頭:朕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

 漢帝劉徹磨刀霍霍:待朕斬了匈奴,當是千古一帝

 才登基不過三年的李世民挺胸:前進,朝著千古一帝前進!

 宋朝趙匡胤摸著地圖:等我收復燕雲十六州,千古一帝自然加身

 才封禪的趙真宗:氣虛瞅天幕,或許應該是??一帝吧?

 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劉邦:朕布衣登天下,由後人說吧!

 剛決定假年後立無字墓碑的武則天:功過是非,皆由後人言!

 大馬金刀坐在椅上的朱元璋:千古一帝,古來今往有幾人能達?

 暗自寫著爹爹愛我的朱棣:朕做得千古一帝,是不是表明朕比那不爭氣的侄兒強?

 眾皇帝目露期待,期望自己的名字能從天幕中傳出,傳至天下,讓天下人皆知聖德,那是對他們最大的嘉獎!

 可惜皇帝意志再強,也強不過ppt上的內容:【可惜後

 來力致做‘伊周’的臣下,除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蜀漢諸葛亮丞相外,下場都不太好。

 讓人不得不感嘆,若多幾人‘伊周’之臣,在王朝危機時,是不是不會發生更多的流血事件,能多活一些百姓?】

 聽到蜀漢,在到諸葛亮三字,站在殿前聆聽天幕的劉備,一把拉住身旁諸葛,淚水簌簌而下,哽咽不已:“先生辛苦啊,備無用,勞累先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