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沫但不甜 作品

第875章 兩種製作方式

    顏師傅端出來的材料,就是所謂的‘八珍’。

    說到八珍,在我國已經有很久的歷史,從周代開始就有‘八珍’的說法。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八珍指的是八種食材的八種烹調方法。

    到了宋代,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都耳熟能詳的諸如龍肝、鳳髓、豹胎、熊掌、鯉尾等八珍。

    緊接著是清朝時期,會玩兒的滿請把八珍,根據產地、本質等因素,分成了好幾種。

    比如山水八珍、參翅八珍、禽八珍、草八珍。

    到統治穩定期以後,更是把主觀上認為珍貴的材料,皆列為珍品,沒有固定模式,花樣品種越來越多。

    封建社會滅亡,民國時期,延續清朝的內容,把八珍根據產地和品種,列為上中下三八珍。

    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京城上中下三八珍,和東萊上中下三八珍。

    現在擺在楊振興和王鵬面前的材料,分別是海參、鮑魚、瑤柱(乾貝)、魚唇、魚肚、魚骨(魚腦)、魚腸、裙邊。

    還有猴頭菇、竹蓀、銀耳、玉蘭片、香菇、口蘑、人參、桑葚。

    如此多的材料,也不怪王鵬在邊上看的目瞪口呆。

    相比較傳統的布袋雞做法,顏師傅自己改良的八寶布袋雞,明顯在用料上‘便宜’很多。

    除了海參、乾貝和鮑魚以外。

    剩下的五種材料只有瘦肉、火腿、魷魚、冬筍和香菇。

    把材料都拿出來,即使是身體還不錯的顏師傅,也在一來一回彎腰的動作中感到有些疲憊。

    他扶著腰來回擰了擰,拿下眼鏡擦了擦汗,又揉了揉眼,說道:“老菜譜上的材料,許多都是保護動物,國際上也明令禁止捕殺食用。

    所以咱們就用常見的八珍代替,就不追求以前的菜譜了。”

    王鵬再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這些居然只是代替品。

    他完全不敢想象以前的老菜譜都使用哪些食材。

    到是楊振興沒有覺得奇怪,他學習魯菜菜譜的時候就沒按照老菜譜去學,學的只是後來更換原材料改良後的版本。

    其實早就接觸烹飪的他十分清楚,哪怕在他小時候,八十年代初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