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5 章 185

 在這武器交接的瞬間,祿東贊並沒有動。

 他看得到,大唐的前後合圍,已在這狹路相逢中快速落定。

 倘若他的身邊還有千人之多,哪怕個個腹中飢餓,已接近力竭氣虛之時,他也有這個底氣與對方周旋,安知不能找到個破局的機會。

 但這烏海之地已再無任何一點地形可用,敵我雙方的人數差距,也已到了讓祿東贊無能為力的地步。

 他還能做什麼呢?

 他能做的,好像只是眼睜睜看著對面那個年齡不足他四分之一的小將軍忽然撥了撥弓弦,而後身手矯健地彎弓搭箭,精準指向了他所在的方向。

 被日暮染成血色的箭矢尖端,正對準了他的頭顱。

 馬蹄煩躁的踢踏與喘息聲,四方刀兵的摩擦聲,都未能壓住對方清亮的聲音:“我是該當說,有幸一會吐蕃大相,還是該當說,您是當真難殺?”

 李清月都要忍不住佩服一下祿東讚的本事。

 雖是己方人數佔優,也憑藉著兩次心理博弈迫使他選擇了往前進攻,直到踏入合圍的陷阱之中,但祿東贊居然硬生生在這樣的條件下,還能殺出一條生路,迫使她出動所有的底牌,才將人攔截在此地。

 若是沒有黑齒常之調兵北上,她自己也揮兵東進,自柏海轉道烏海,恐怕他真有機會去與吐蕃北部駐軍會合,寧可頂著再丟掉一部分人手的損失,也要換回他這位老謀深算的政客重返吐蕃王城。

 盛名之下無虛士,果然如此。

 好在這天羅地網,終究還是到了收束之時。

 他沒能走得掉。

 但在李清月對祿東贊給予絕高評價的同時,祿東贊又何嘗不是對這位大唐的將領敬佩有加。

 縱然對方的年齡好像還並不支持她做出正面與敵軍抗衡的行動,但當她出現在這裡,將他攔截在距離求活機遇一步之遙的地方,這全盤謀劃之中她到底出了多少力,好像已不必多言了。

 祿東贊慢慢伸手,理順了鬢邊因為逃亡與戰鬥變得凌亂的頭髮,也學著李清月的口吻回問:“那我是應該說,有幸一見覆滅高麗的安定公主,還是該問,為何您打定了主意殺我?”

 李字軍旗與對方特殊的身形樣貌,終於解釋了祿東贊在沿路逃亡中的疑惑:大唐派遣出的將領到底是什麼人。

 在獲知這個答案的時候,祿東贊心中一瞬間閃過的念頭不是“居然是她”,而是“他果然還是輸在了小看大唐”。

 吐蕃對於鄰居的關注其實並不小。

 他們有圖謀兵進中原的野心,便必須對大唐在四方戰事之中的結果格外關注。

 此前因為大唐意圖先解決東路的隱患而放棄支援吐谷渾,祿東贊還笑話過對方的短視。

 可他想不到,正是大唐的這對帝后將謀劃人心的手腕對子女言傳身教,正是那東路的戰事對一位天資縱橫的將領起到了磨鍊實戰的效果,以至於這位確實領有滅國之功、而非有幸沾了蘇定方之光的唐軍新

 秀,在今日變成了對他索命之人!

 也好,這樣也好。

 他如今也算是死了個明白。

 只是若能求活求和,總還是要試試的,畢竟在大唐與邊境各國的歷年表現中往往有寬恕之舉,而吐蕃如今所做的,也不過是對吐谷渾發起了進攻而已!

 為何他必須死?

 在他的對面,李清月手中的彎弓依然緊繃,不曾有片刻的鬆懈。“大唐不需要一個屢次圖謀挑撥西面局勢的鄰居,這就是我的答案。”

 “有些人只擅長於反叛,這樣的人走不長遠,但有些人擅長從別人的反叛中尋找成長獲利的機會,這樣的人就很可怕了。”

 很顯然,祿東贊是後者。

 “不過若是大相覺得您死在此處過於草率的話,您大可放心,在您死後,李唐天子必定會送交國書於吐蕃贊普、大食國主、吐谷渾國主以及周邊諸多小國的國君,問問他們,您是否當殺。”

 “也問問,他們想不想要吐蕃有這樣的一位大相主持朝政。”

 祿東贊臉色一黑。

 他是沒想到,對方不僅戰術水準高超,論起嘴皮子的工夫也一點不差。

 在大唐打出的戰績面前,這些人絕不會說,唐軍擅殺吐蕃大相有所不妥。

 否則誰知道唐軍會不會選擇將下一個進攻目標選為他們。

 那位一直為祿東贊所控制的吐蕃贊普,恐怕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撇清對方和吐蕃的關係,以圖換來親自主宰政權的機會。

 而吐谷渾的認可,更是足以讓此戰變得足夠正義。

 在他略顯陰沉死氣的目光中,對面的少年人卻是越發有種英姿勃發的意氣,“我倒是很想將您帶往長安獻俘,甚至是將您在昭陵面前展示一二,也好讓祖父知道,當年和他爭鋒的松贊干布過世後,吐蕃又出了個野心不減的人物,但也並非我大唐的對手。”

 李清月深表遺憾地接道:“可誰叫您太能跑了呢。”

 這沿途千里之遙,她不敢冒這

個風險,寧可帶回去的是祿東讚的死訊,也絕不要吐蕃人有機會前來營救他們的大相。

 她指尖又往後勾動了少許:“如今勝負已定,我給你兩個選擇吧,也算對得起梟雄英豪。”

 “不,不必選了。”祿東贊沒有猶豫地打斷了她的話,“請將軍放箭。”

 李清月的答案他已經聽清楚了。

 他今日必死無疑。

 既然如此,他可以很痛快地告訴對方自己的選擇。

 比起在此時垂死掙扎鏖戰一場,而後在亂軍中不算體面地死去,他寧可死在這位安定公主的手中。

 往後世人若是記載他這位吐蕃大相的結局,總算還能跟這位小將軍聯繫在一處,也記得他這份從容赴死,記得他不過是棋差一招而已!

 在她已然先平百濟後破高麗,奇兵抵達前線,先後覆滅吐蕃三萬人的戰績面前,祿東贊不會小看對方的年齡,只會覺得,後世必然會給她一個當世名將的稱呼。

 那麼,死在這樣的人手裡,也不冤枉!

 只是有些可惜啊,這樣的人必須要交給他那幾個兒子來應對了。

 贊悉若精通內政,必能令吐蕃國富民強,欽陵贊卓軍事天賦絕高,只要再給他們兩三年的時間,足以完全取代掉他的地位。

 當他還活著的時候,這兩人必定能在他的指點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他若死了,面對芒松芒贊必然發起的奪權,面對以沒廬氏王妃所代表的家族勢力的打壓,他們當真能夠做到兄弟同心,力挽狂瀾嗎?

 但他又何其慶幸,他的這兩個兒子都不在此地,而以唐軍此番到來的兵力,還沒這個資格一路打進吐蕃的腹地去。

 祿東贊話音堅決:“動手吧!”

 “大相!”身旁的親衛揚聲勸阻。

 可看到祿東贊那雙眼睛裡斬釘截鐵,和他臉上的風霜斑駁之色的時候,這親衛本想出口的勸阻又下意識地吞嚥了回去。

 在這一老一少的目光對視中,分明有種英雄相惜之感,也註定了其中一方在今日已到絕路的宿命。

 祿東贊不想死在無名之人手中,寧可成全安定公主的英名,他又為何還要勸阻。

 他們已經輸了,那這敗者為寇的結局,他們必須承擔下來。

 所以他也無法阻止,在祿東贊做出這個選擇後,李清月也沒有再與敵人談論天下大事的閒情逸致。

 那弓弦最後繃緊的聲音發出,而後是那鏗然絃動之後的利箭迸發,以一種精準無誤的狠辣,貫穿了祿東讚的前額。

 在這一刻——

 高原上的落日餘光從天邊消退了下去。

 他們的太陽也隕落了。

 隕落在,那位大唐公主的手裡。

 ……

 在這勉強還能算是兩軍對壘的場合裡,有一瞬的沉寂。

 不知道血液彷彿逆流之時,是不是也會影響到聲音的接收。

 對那名親衛來說,他廢了好大的工夫才自喉嚨間將那一抹血腥味給吞嚥了回去,而後重新聽到了隊伍之中隱約傳來的哭聲,讓他意識到,他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去做。

 他忽然轉頭,看向了那面依然有金光流轉的唐軍旗幟,用有些蹩腳的大唐官話朝著李清月問道:“敢問將軍,您將如何對待我吐蕃大相的遺體?”

 李清月收弓在手,沉聲答道:“我會用他的遺體和欽陵贊卓做一個交易,讓他得以回到吐蕃安葬。”

 在這個答案面前,親衛沒有馬上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