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2 章 142(二更)

 收網……

 是啊,確實是該將人引進來了!

 劉仁軌很清楚,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泊汋這頭。

 為了防止新羅與倭國生亂,最遲在五月,他就要回返到熊津那頭去。

 最好再趁著安定公主回返東部戰線,敲打敲打金法敏,讓對方別因為高麗這方強敵已被剷除,大唐的大部隊兵馬和水師也先暫時撤回去,就生出什麼不該有的想法,想要伺機朝著北部擴張。

 當然,在離開之前,自然要讓泊汋地界上的事務步入正軌。

 他回身答道:“你不是早已對人有所安排了嗎?我會再幫忙看著一點的。”

 “有老師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李清月放心的,何止是劉仁軌對於引高麗人入局這件事上的表現,還有他在對於金礦這件事上的態度。

 事實證明,她也賭對了。

 賭這六年的時間,她足夠讓劉仁軌看清楚,她是一個什麼人!

 讓他們處在這個邊境動亂的局勢下,權宜之計的結果,就是讓她親自據有這個金礦。

 無論日後如何,起碼現在,劉仁軌是願意接受這個僭越結果的。

 這就足夠了。

 這麼說的話,其實應該感謝一下阿耶的頭風病,以及他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進行的大明宮修繕和宮殿搬遷。

 相比之下,她在封地的花錢可就實在得多啦!

 對老師這種硬骨頭來說,大概也更能接受這種惠澤於民的開銷。

 眼見劉仁軌即將走出院外,她又忽然想到了點什麼,揚聲喊道:“老師,我突然想起來還有一件事忘記說了!”

 劉仁軌好生無語地再次轉回來:“你就不能一次性將話說完嗎?”

 李清月託著腦袋答道:“可方才之事最為要緊,其餘的事情都先暫時被我從腦海中驅趕出去了,一個不小心被忘記也是理所應當的。”

 這話簡直像個歪理邪說。

 然而在劉仁軌的視線之中,隔著庭院對望的安定公主目光澄明,神態如舊,讓劉仁軌很難不想到,當年他最開始帶這個學生的時候,她才僅僅只有三歲大。

 都說三歲看到老,那麼彼時能放下身段、隨同他一起在長安西市叫賣的小公主,八歲能為府兵請願的公主,總不會讓人失望的。

 “不知排在你那茲事體大的要務後頭的,又是什麼事情?”劉仁軌攏了攏衣袖,也在將心中擔憂暫時放下的同時,將衣上落著的一片葉子振落了下去。

 “我會以熊津大都督的名義,將沙叱相如調度北上,在名義上,是協助安東都護府戍防北部,實際上,是讓他負責看守金礦,老師覺得如何?”

 劉仁軌:“……”

 她都已經決定了,他還有什麼好說的。

 但在心中急轉間,他又必須承認,安定已做出了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他抬眸答道:“可這樣一來,百濟內部的穩定就存在問題了,

 坐鎮此地的將領會不夠的。”

 李清月遙遙拱了拱手,話中帶著十足的信任:“這不是還有老師嗎?”

 “如今的百濟需要的是治理,而不是武力鎮壓。要的是永服大唐,而不是潛中謀劃生亂。若只是沙叱相如調走就要引發當地動亂,反而是將此地根基之中的病灶趁機祓除了。”

 “而且……”李清月唯恐天下不亂地說道:“我也想看看,金法敏和那個倭國的攝政太子,會不會趁機有點小動作。”

 若是還需要對外去打的話,總得師出有名對吧?

 但恐怕要讓她失望了。

 在金庾信將蛇水之戰告知於金法敏後,對方徹底不打算在這幾年中重提給先王追封之事。

 而倭國的中大兄皇子,則在四月裡頒佈了倭國的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以明文規定的方式將大化改新的成果保留下來。

 高麗水師在大唐戰艦面前的慘敗,也讓他選擇繼續積蓄國內的實力,直到大唐鬆懈的時候。

 不過那兩方如何姑且不論。

 劉仁軌此刻顯然看出了李清月的這番算盤,並順著這個想法思考了下去。

 從平壤或者泊汋發兵往熊津不會太慢,他也自忖有這個信心攔截住外敵。

 所以,有沒有一個沙叱相如在旁協助,也確實無關大局。

 反倒是公主這邊,金礦開採之事務必慎之又慎。

 如果說趙文振已形同公主的死士,能交付信任的話,她手底下的那些伴讀,大概還不夠這個資格。

 劉仁軌答道:“那就按照你所想的去做吧。”

 反正他這把老骨頭,大概還能為了大唐再多做出幾年的貢獻。

 這一番交談結束之後,李清月沒再對劉仁軌做出任何的攔阻,而是看著這個矍鑠的身影消失在了她的視線之中。

 見人已沒在她面前盯著,她一聲歡呼,從窗邊蹦躂回了桌前,一點不掩飾自己的心情激動。

 現在,領地的輪廓,老師的許可,把守秘密的保鏢都已經就位了——

 萬事俱備,只差一道長安來的許可了!

 她這就給阿孃和阿耶寫信,把此地的情況給交代個“明白”!

 ------

 但大概誰都沒想到,兩人都覺得王勃楊炯這些文化人伴讀,現在還不到商量這等政治事務,協助保守秘密的程度,他們卻成為了某些人眼中的香餑餑。

 “你確定要找此人打聽消息?”阿左朝著同伴問道。

 他遲疑了一下,又道:“其實你真想知道唐軍的計劃,我想辦法向姚二郎打聽也是一樣的。”

 同伴搖頭:“不妥不妥。我雖然相信,你不會因為近來打理上了和唐人之間的交易,就會反過來欺騙我們,但我不相信那個姚二郎。”

 “別看這人看起來與人相交大方,脾性豪爽,但我總覺得我們玩不過他。”

 要是讓姚元崇聽到這話,他非得給自己叫個冤枉!

 他明明就是抱

 著交朋友的想法來結交阿左的,順便看看對方的商業頭腦能否為公主所用。

 在接觸到高麗人的生活之時他自己也有不少領會收穫。

 哪知道,當他學東西太快,也太容易從高麗人的生活狀態中看出其上層統治弊病之時,竟是讓人出於直覺地對他有些害怕。

 可按理來說,王勃和楊炯才是參與了童子科考核的“神童”啊。

 怎麼就讓人覺得“親切??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了?

 阿左低聲發問:“我聽那些巡營的唐人說,那個是公主的伴讀,不是尋常身份的人,會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