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1 章 141(一更)

 這樣的封地形狀上呈中央,誰都能看得出來她在其中有所圖謀,這對於安定公主才在朝野之間樹立起來的威望和名聲無疑大為不利。

 李清月自己顯然也知道,這等形同攥取的封地,像是在說自己什麼都想要。

 可天下之間,真能做到將什麼都執掌在手的,唯有天子而已。

 哪怕她以自己年少為由,也絕不可能矇混過關!

 所以當劉仁軌說出取捨二字的時候,她感覺到的也不過是一種“不出所料”和鬆了一口氣。

 果然是多年師徒關係,讓老師對於她這種上來就開天窗的操作很熟悉了呢。

 李清月點頭,“老師覺得該當如何取捨?”

 劉仁軌仔細地將這份地圖重新審視了一番,不得不感慨,學生手底下的辦事之人在行動力上已越發出眾,居然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將該收集到的訊息整合完畢。

 斥候、礦工、採藥工,以及負責戶籍登記的官吏都堪稱各司其職。

 而這一切,好像就是在她選擇離開中原前往邊境後開始的陡變。

 他也很難不將目光在那金礦的備註之上停留了有一陣子,這才轉回到了面前。

 “公主所寫種種,在您心中總是有個主次之分的。您最想要的是什麼?”

 李清月一點沒帶猶豫地答道:“糧、金、鐵、煤,我都想要。”

 能全部拿到手的情況下,肯定是都要的。

 這話說得著實發自肺腑,卻還是不免讓劉仁軌的額角青筋一跳。

 但他又在心中告訴自己,在看到那張歪七扭八的封地輪廓之時,他就應該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

 “糧……”

 李清月搶答道:“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我想不需要多說。無論是要讓戍守邊境的士卒能吃飽飯,能有餘力北上掃平靺鞨以及奚人作亂,還是要讓高麗人逐漸歸心,糧食都必不可少。”

 劉仁軌頷首:“我知道,我原本也是想說,大都督將此事排在第一位,確實沒錯。”

 自打李清月和趙文振一起離開到如今,唐軍的種植幹得有條不紊。

 高麗百姓對於唐軍開闢水田之事,也已是越發感興趣。

 甚至,已不僅僅是泊汋城中的高麗百姓。

 鴨綠江上的漁業隨著春水消融而重歸興盛的時候,就時常有上下游的漁民也停留在這一帶,觀望唐軍的舉動。

 農事果然是對百姓來說最為熟悉,也最是重要的東西。

 所以這些已經開闢,和在規劃之中需要開闢出來的農田,是絕不可能拱手讓人的。

 更何況,李清月的計劃也和如今執掌安東都護府的李謹行截然不同。

 她要做自己的事,就得有足夠的田地。

 在這一點上,劉仁軌是絕對和她站在同路的。

 “但金的情況和糧不同,”劉仁軌面色忽然嚴肅了起來,“我並非剛入官場的愣頭青,不是大都督麾下那幾

 個伴讀,也不是那些不知上層利害的礦工,我必須要問您,這個金礦打算如何處置?”

 李清月眼神之中沒有任何一點躲閃,“暫時據為己有。”

 據為己有……

 劉仁軌在心中重重地嘆了口氣。

 果然是據為己有!

 但在他面前的,並不是個紈絝恣意的皇室貴胄,而是他看著做出種種利民貢獻的熊津大都督。

 以至於在明確聽到這句話的下一刻,他並不是因此而動怒,只是沉聲說道:“那麼就請大都督給我一個據為己有的理由。”

 他是熊津大都督的長史,也是公主的老師。

 無論是因為上下級的關係,還是師生之間的教導,對於公主這等有違常理的舉動,他必然要知曉內情,也得在必要的時候做出規勸。

 李清月顯然就是知道這一點,這才沒在此事上對劉仁軌有所隱瞞。

 她迎著劉仁軌探尋的目光,給出了回覆:“邊地比中原更需要這片金礦,道理其實就只是這麼簡單。”

 當然,光是這一句還不足以讓劉仁軌接受這樣的僭越舉動。

 李清月繼續說道:“我在見到老師的時候已經告訴過您,西域戰事有變,唐軍損失了一萬多匹戰馬和精心栽培出來的騎兵,今年的國庫支出必然朝著那方傾斜。此時在東邊發現了金礦,我用我這邊的人力將其開採,送到中央,最後會用在何處呢?”

 劉仁軌剛要回答,就被李清月搶先一步答道:“我知道的。大概不會在採買、繁育優良戰馬上,也大概只有極少的一部分能回饋在東邊的軍備上。”

 “金礦的開採緩慢,不是一筆快速到來的進項,對於長安那頭來說,或者說對於大唐偌大一個天下來說,這甚至只能算是家中的意外之財。既然西域的穩定,依靠著國庫的撥款能維繫得住,那麼當意外之財到來的時候,它大概只會被投入大明宮的建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