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63 章 063(二更)

 體驗過廢王立武之時的抉擇和收穫,李義府在意識到這條出路的那一刻,行動得不是一般的快。

 這封向著皇后求情且向她表明自己用處的信,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已在李義府的手下完成。

 他本就是崇文館學士出身,在李治擔任太子位置的時候還曾經進獻過《承華箴》一文,雖說在文學造詣上不及許敬宗、上官儀等人,要寫一封言辭達意的書信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只是當書信寫成的那一刻,李義府望著面前的信又開始愣神。

 李洋作為建議的提出之人,滿心想著儘快解決眼前的麻煩,在旁催促道:“阿耶,您還在猶豫什麼呢?”

 “你著什麼急!”李義府瞥了他一眼,“你也不想想,信是寫成了,要如何送去皇后殿下的手中呢?”

 等閒的信件要想送到皇后的面前都沒那麼容易,何況是一封這樣的信件。

 在他已被禁足於府中的時候,就更難做到了。

 他的長子李津,現如今為右司議郎,次子李洽為率府長史,均已受到了明裡暗裡的限制。

 反倒是李洋素來行事有些混不吝,又因千牛備身的官職和不少權貴子弟有所往來,還能享有那等宴飲的自由。

 李洋旋即就見父親將目光轉向了他。

 這目光中不僅有交託重任的意味,還有著幾l分打量。

 李洋忐忑問道:“您莫非是要讓我去送這封信?”

 他現在又忽然覺得,自己提出的這個建議其實有些問題了。

 他是肯定不能在此時離開長安前往洛陽的,那麼正如父親所思慮的那樣,要由誰來將這封投誠信交給皇后呢。

 可惡,為何皇后偏巧就在洛陽未曾回返!

 但大約是因身處困境之中,李義府的腦筋轉動得要比平時快得多。

 他忽然一把抓住了兒子的手臂,急切地問道:“你有沒有辦法和一個人搭上關係?”

 “什……什麼人?”李洋一頭霧水,卻已見父親的臉上浮現出了一縷勢在必得。

 李義府答道:“賀蘭敏之。”

 皇后殿下的親姐姐武順在來到長安後,也帶來了她與亡夫所生的一對子女。

 比起被流放邊境的武家幾l個男丁,武順和其子女的待遇無疑要好得太多了。

 就比如說賀蘭敏之,正是因為他那皇后姨母的緣故,才得以入學國子監。

 若非他早年間不在關中,當地官學的水平有限,按照歷來的規矩,皇后親屬是能進弘文館就學的,現在才退而求其次。

 但恐怕距離這一天也不會太遠了。

 誰都能看得出,只要皇后不倒臺,賀蘭敏之的地位絕不可能太低。

 加之此人相貌絕佳,又有幾l分聰明才智,竟是在長安城的貴族子弟之間有了點風頭。

 不過因賀蘭氏沒什麼高官在位,這種所謂的“風頭”到底有幾l分是彼此間臉面過得去,那就另當別論了。

 李義府朝著李洋又追問了一句,“你能和他搭上關係嗎?”

 “我認識他啊,”李洋聽到那個名字的時候就已有些驚喜了,連忙答道,“我去年的時候還請他一起喝過酒。”

 賀蘭敏之今年也才十八歲的年紀,驟然將他放進這長安城的花花世界中,外祖母和母親又對他多加縱容,以至於根本不必李洋單獨與他攀關係,他就已和對方有過照面。

 或許關係算不上親近,但若要說“搭話”,還是能做到的。

 “那好。”李義府真是頭一次覺得他這個兒子看起來五官端正,異常順眼。“想辦法說服他,讓他為我們傳這封信給皇后殿下。”

 “至於需要多少財物來打開門路……”

 他將信拍在了李洋的面前,“不必在此事上吝嗇。”

 他不能坐以待斃,那麼必要的開銷就省不得!

 賀蘭敏之不僅年輕,以他過往經歷來看,眼界應當也不夠寬……難道不是這個最佳的傳訊人選嗎?

 就是他了!

 ------

 李清月朝著窗外看了一眼。

 “是蜀中鳥雀眾多嗎,感覺這兩日總能在外頭看見喜鵲。”

 “說不定是公主近來會遇上好事呢。”段寶元回道,“反正總不至於是來慶祝我上任的。”

 自抵達益州都督府就任這個長史位置後,段寶元算是明白了,為什麼剛被貶官的高履行根本不想跟他交接。

 益州都督府總領八州事務之餘,還要額外監察兩個都督府。

 當然了,這兩個都督府又各自下轄數州。

 合計一算,二十多個州!

 別看川蜀境內的各州面積都不大,但既然是獨立的“州”,也就有著獨立的州府和整套管轄體系。

 益州都督府長史到任,各州文書必定陸續彙總到他的面前。

 這不看不打緊,一看嚇一跳。

 各州懸而未決的當地糾紛合計還有百餘起,統計的人口名錄和情況概述也有幾l十卷之多,更不用說是種種需要都督府長史簽字敲章的文書了。

 還有一件要命的事情,就是這川蜀地界上因南蠻眾多的緣故,在姓名上也就……不太遵照中原的規矩。

 段寶元他記不住啊!

 他已經能夠預料到自己的未來了。

 別看他現在還看起來有幾l分福態,恐怕等到李清月下次見到他的時候,他就得瘦一圈了。

 也只能看看,能不能儘快從鄰近的州府官員裡提拔出幾l個能幹實事的,幫他分攤一點政務了。

 他一邊唏噓於自己的“歷練”真是要磨掉一層皮,一邊也沒忘記將注意力集中在眼前。

 安定公主這個小祖宗還沒送走呢。

 李清月能以這等方式將孫思邈給邀約到湖中,又將他說服一併北上,確實讓段寶元感到很是驚喜。

 這意味著他原本預想中可能出現的衝突並沒有發生,將潛在的危險都給扼殺在

 了搖籃之中。

 但很顯然,若按照公主的計劃,這件事還未曾結束。

 所以他也還得繼續操勞。

 果聽李清月已繼續開了口,“先不管喜鵲到來是不是吉兆了,我想先問段長史一個問題,自你抵達益州到如今的幾l日之間,你覺得你要坐穩這個位置,是應當取強硬政策還是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