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62 章 062(一更)

 但盧照鄰琢磨了一番孫行話中的意思,他的目光又忽然亮了起來。

 在瞧見孫思邈這年已高壽卻還是精神矍鑠的樣子後,他更是主動地朝著對方走了過去。

 嗨,誰不喜歡活得長呢?

 或許是因為跟著安定公主的時間長了,今日又見她以這等神奇的方式將孫思邈給坑來面前,以至於盧照鄰有一種奇怪的直覺——

 他得活得再長一些,才能見到更有趣的未來。

 不,不只是他。

 再沒多久就要前往梁州上任的唐璿,遠比盧照鄰還要需要這個向孫思邈諮詢的機會。

 在聽聞孫思邈要先暫時與他們一道住上幾日後,他便直接湊上來請教了。

 大概是隨同公主一併蹭課養成了習慣,連帶著卓雲和澄心也跟了過來。

 孫思邈望著面前這一圈求知慾旺盛的眼睛,怎麼看都覺得這場面有種說不出的怪異,但還是盡職地說了下去。

 “時人對於川蜀之地以及更南的地方其實有些誤解,覺得這些地方瘴氣疫癘橫行,忽然之間就有風毒入侵,手上背上長出了鼓包,而後就病倒難治。這才讓朝廷要想對南方平亂變得很是艱難。”

 就像如今,川蜀之南的洱海地界,分佈著數位詔王。

 按說這些詔王的單方實力也不算強,但受到地形、瘴氣和其他疾病的影響,李唐並未真正派遣出自己作戰的隊伍,而是在哀牢王族蒙舍詔向李唐出使後,將其封為巍州刺史。

 也算是不得已之舉了。

 誰讓除掉這一支“南詔”之外,其餘幾支比起親近大唐,其實要更趨向於依附吐蕃。

 李治對此必定是心知肚明的,但鞭長莫及,若連蜀中都沒徹底安定下來,根本無從討論雲南六詔之事。

 孫思邈對此沒多少看法,他所講的僅僅是劍南道的疾病。

 “我就不同你們說些藥性相剋的道理了,只說說我早年間的經歷。”

 “二十多年前我頭一次來川蜀之地,就將手指在一棵樹上扎著了,到了第二天就劇痛難忍,而後長起了鼓包,在我束手無策之時,當地人卻告訴我,可以用耳癜菜的根莖塗抹,以解毒消腫,果然沒過幾日就恢復如初。”

 “耳癜菜這個東西,還有一個傳播更廣的名字,叫做蒲公英。”

 蜀中的毒樹卻能用蒲公英來化解,聽起來有些奇怪,但事實便是如此。

 眾人聽得半是訝異半是入神,孫思邈又接著說了下去:

 “又過兩年,我一路看診到了內江縣,有一晚喝酒喝了很多,酒水激發了行路之中所攝入的瘴氣之毒,直接在額角形成了腫塊,最後到了眼睛都要睜不開的地步。內江縣的縣令周公並不通醫術,卻知道有一種偏方正對這等病症,將其用藥化解了,救了我的性命。”

 “這偏方之中最重要的一位藥材,竟是蕓薹菜。”

 那可是飯桌上的東西。

 提到自己的過往見聞,孫思邈的

 語氣裡多了幾分懷念。

 這兩年間他重回蜀地之時,對他有救命之恩的周縣令也已經病逝了?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他早年間看診過的梓州刺史也早已因消渴症病故,倒是他們留下的病症案例,還能被他記載在醫書之中。

 他又將目光轉回了眼前。

 “當地百姓能在此種環境中存活,並不因為他們有什麼瘴氣不入的本事,而是因為他們憑藉著經驗摸索出了一套求生之法,這是合乎藥理常識的。”

 “可惜,我一個醫者能接觸到的人有限,收集到的也不過幾十種,你若要在此地長居,還是以官員身份和他們打交道,倒不如多聽聽民間流傳的偏方。”

 唐璿若有所思。

 要是按照孫思邈這麼說的話,他這個戶曹的身份能做的還有很多啊。

 他認真地朝著孫思邈道了聲謝,又在自己先前的“工作計劃”上多添了幾筆。

 雖然不確定這些調研出的藥方最後能否派上用場,但先收集起來總是對他的小命有用,或者對公主也有用。

 這樣說的話,他還需要與更多的人打交道,或許還是一些住在更為偏僻之地的人……

 就是這工作量實在有點大了。

 孫思邈像是瞧出了他的想法,出口提醒道:“你還年輕,不必非要將有些事情在一時半刻之間完成,我在蜀中行醫有數年之久,其中也僅有兩次遇到危及生命的麻煩而已。”

 唐璿抬起頭來,“我這也算年輕嗎?”

 三十多歲沒在仕途上起步的人,到底還是有點晚了。放在他們這一行人中,相比於盧照鄰、孫行等人,他的年紀也是最大的。

 可望見孫思邈湖海一般的目光,和對方滿頭白髮也照舊精神非常的樣子,他原本還有些急躁的心情又突然之間平靜了下來。

 他隨即就聽到孫思邈的下一句話,“你難道覺得人人都是安定公主嗎?”

 不是人人都能有安定公主這樣的身份,也不是人人都能有這等年少時期就展現出來,甚至得到實踐機會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