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未返 作品

第 24 章 五福晉24

康熙可能也意識到這幾日傳召宜妃太勤了些,不利於後宮的和諧,於是,在第四日時他終於翻了旁人的綠頭牌。




宜妃也趁機鬆了口氣,她都這個歲數了,有位份有兒子傍身,早沒有年輕那會這麼強烈的爭寵念頭了,要知道侍寢可是個體力活啊。




再說了,她也不想因此成為惠德榮三妃的眼中釘,畢竟如今她們四妃旗鼓相當,若是她在恩寵上壓這三人太過,屆時她們再合起夥對付自己可就不好了。




而這三日恩寵就恰恰好,既顯出來了她比其他三妃更受寵些,但又不會因太過扎眼適得其反,頂多也是讓她們宮裡的茶盞多碎幾套罷了。




自那日祭祀之後,也不知為何,朝堂上的事好像一下子都順遂了起來,就連御史們吵架的次數都少了,真的是一派祥和之象啊。




朝堂上的事越順利,康熙的心情自然就越好,於是,他做起事來也越發隨心所欲了起來。




這日早早下朝後,他突然想起來也有些日子沒去寧壽宮給太后請安了,於是擇日不如撞日,當即便去了寧壽宮。




太后見康熙突然過來,不免有些驚訝,“皇帝,這會你不應該是在忙公務嗎,怎麼有空來哀家這裡,可是發生了什麼事?”




要知道康熙每次來給她請安,基本都是傍晚那會過來,那時朝堂上的事也處理的七七八八了,才能勉強抽出一些時間過來。




像如今這般剛下早朝就過來的,又怎麼可能不讓太后多想。




康熙見她老人家誤會了,忙笑著解釋道:“皇額娘,您別誤會,沒什麼事,兒子就是得空了來您這坐坐。”




太后見他確實不像有事的樣子,在反覆確認無事後,這才放下心來。




“那便好,無事便好。”




這會正好趕上太后午間用膳的時辰,於是康熙便也陪著她老人家用了些。




每每一到夏季太后便苦夏的厲害,往年康熙會帶著太后及後宮眾人早早去暢春園居住,那邊可比皇宮裡涼快多了,但今年因著西北戰事的緣故,前朝已耽擱了許多事宜,他也只能親自坐陣在紫禁城了。




但康熙一開始是準備單獨把太后送過去的,她這麼大年紀了,沒道理跟著他在這裡遭罪,說到底還是暢春園那邊住著舒服些。




太后卻嚴詞拒絕了,說皇帝受得住沒道理她受不住,堅持拒絕離宮,這事才不得不作罷。




不過,康熙心裡也清楚,太后此舉是為了不給他招惹是非,畢竟幾個月前朝堂各地都不太穩,若是太后此時獨自離宮避暑,難免讓那些有心之人抓住由頭,說皇帝和太后不和,一個‘孝’壓下來也夠他喝上一壺的了。




“皇額娘,您這吃的也太少了,再多用些吧,身子要緊。”康熙見太后沒吃多少,不由勸了起來。




太后卻擺了擺手,看著御茶膳房做出來的這滿桌子吃食,只覺太過油膩,實在沒什麼胃口。




“不用了,皇帝別擔心,下午若是餓了,哀家用些點心便好。”




康熙眉頭微皺,面露些擔憂之色。




在他看來,這點心本就甜膩的慌,炎炎夏日更是讓人沒什麼胃口,他並不覺得太后能用的下,多半是為了安慰他吧。




烏蘭嬤嬤瞧出了康熙的擔憂,忙笑著開口道:“皇上,您別擔心,等午間歇晌起來,屆時老奴讓小膳房會給太后做份涼皮做午點用,她老人家最近特別愛吃這個,有時候一份都不夠吃呢。”




康熙一聽這話,眉頭果然就舒展開了,只要有願意吃的東西便好。




“嬤嬤,你說的那涼皮什麼,是御茶膳房新研究的菜品嗎?”




烏蘭嬤嬤擺了擺手道:“回皇上,涼皮不是御茶膳房做的,是五福晉給的方子,說是陝西那邊的民間小吃。”




說罷,她又把涼皮的做法簡單描述了一遍,“配菜可以加上些黃瓜絲、綠豆芽,口味上上有酸甜口味,酸辣口味和麻辣口味等等,太后最喜歡吃酸甜口的。”




康熙本來也苦夏,只是稍微比太后好些,但也沒什麼胃口。




這些日子來,他每餐也都是為了身子勉強自己多用些,誰知聽烏蘭嬤嬤這麼一說,他竟突然有些口齒生津,有了想嘗一嘗的衝動。




太后見狀,笑著說道:“皇帝若是喜歡,等下午讓小膳房多做一份,哀家讓人送去給皇帝嚐嚐,若是皇帝覺得好,那日後便讓御茶膳房照著方子給皇帝做,這大熱的天兒,人本就沒什麼胃口,還是要多用些爽口的才好。”




康熙自是滿口應了下來,“皇額娘說的是,就照皇額娘說的辦吧。”




但轉念一想烏蘭嬤嬤說是安清提供的方子,他又不由感慨了一句:“老五福晉倒是個有心的。”




太后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那孩子是個好的。”




說罷,她又指了指不遠處桌几上的幾碟子糕點,道:“皇帝你瞧,老五家的聽說哀家近日來苦夏,沒什麼胃口,便三天兩頭琢磨些吃的讓人送過來,真是生怕哀家餓瘦了啊。”




康熙一聽竟還有這事,心裡對安清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是個孝順的孩子。




他順著太后手指的方向瞧了過去,果然看到那桌几上有幾種平日裡沒見過的糕點,於是也不由來了興致,遂讓人端了幾樣過來嚐嚐。




“皇上,您吃的這是江米涼糕,五福晉說這是河北衡水那邊的民間小吃,太后也最喜歡這點心。”




“這是天長雪片糕,五福晉說是安徽當地的民間點心,吃起來雪白甜軟,入口即化。”




“這是……”




康熙嘗一種,烏蘭嬤嬤便在旁邊細心地替他解說,只每一句中必不可少的是‘五福晉說’,康熙也不由被勾起了好奇心。




這些地方小吃,不管是外觀還是做法,自是都沒宮裡這些點心精緻,但勝在口感還不錯,軟軟糯糯,酸酸甜甜的,確實適合夏日食用。




只是……“老五福晉怎的知道這些?”




她一個遠在科爾沁蒙古王公貴族家養尊處優的格格,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民間




小吃啊,就算聽說那也是該知道那些各地的地方名菜吧。




烏蘭嬤嬤笑著回道:“皇上和太后還真是想到一塊去了呢,之前太后也問過五福晉這個問題,五福晉說他們部落裡有不少各地的漢人,都是從他們說的。”




康熙點了點頭,心想這就沒錯,前幾年各地難民出關就數科左後旗接收的多。




安清這一解釋顯然是在康熙和太后這邊過了關的,但他們怕是怎麼也想不到,安清之所以知道這麼多各地民間小吃的真實原因,竟是因為她上輩子是《舌尖上的中國》這檔美食節目的忠實觀眾而已。




牡丹一事上,康熙本就覺得虧欠了安清,從太后宮裡走上這一遭,回到乾清宮後,他便立馬讓梁九功直接去開他的私庫,又流水一般地搬出了不少好東西,讓人送去阿哥所,賞賜給安清。




當乾清宮來人時,安清正窩在屋子裡樂呵呵地吃酸奶冰碗呢。




這御茶膳房做的冰碗已經和後世做的大差不差了,這夏季的應季水果多,甜瓜、水蜜桃、枇杷、葡萄,還有福建巡撫進貢來的芒果,切成小塊滿滿一大碗,撒上些紅豆綠豆銀耳等小料,在鋪上些冰沙和蜂蜜,這冰碗就算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