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達成協議

 金煉,李從心斟酌朱由校的言語。 

 漕運,河運因南糧北調興起,因商業壯大而繁榮。 

 按皇帝言外之意開海不光東南沿海商賈佔利,似乎還關乎內陸商貿。 

 若貨物互通南北,互通東西,開海後,漕運,河運的確非但不會衰落,反而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今後漕運,河運,開海貿易或許成為朝廷財政支柱。 

 故而,金煉,李從心不再反對開海,齊齊作揖行禮表態支持朱由校。 

 然而,朱由校沒有放過金煉,李從心。 

 選拔他們擔任河運,漕運總督,是希望他們整頓歷任兩運總督貪汙腐敗後留下的爛攤子,維護朝廷利益,而非為兩運利益和朝廷對著幹。 

 “愛卿,河運,漕運乃朝廷動脈,事關商業發展,戶部財政,天啟元年以來,漕運,河運總督中飽私囊,盤剝兩運百姓,縱然問斬亦難改變兩運日漸衰敗的趨勢。” 

 “朝廷任命兩位愛卿擔任河運,漕運總督,對愛卿寄予厚望,需迅速清理兩運弊端,懲治各種腐敗,莫辜負朕的期盼。” 

 “今日,朝廷廢除大部分徭役,以後漕運,河運將需給百姓發放錢財,希望兩位愛卿快速落實。” 

 “同時,朝廷重商,開海,徹底解除對商賈限制,未來商業肯定蓬勃發展,故而,疏通河道,擴大碼頭,必須早日提上日程,漕運,河運不能影響商業流通。” 

 金煉,李從心聽出皇帝的弦外之音,他們赴任月餘,尚未在兩運做出成績,皇帝藉機故意敲打他們呢。 

 兩人誠惶誠恐,恭恭敬敬領命,齊聲說:“臣定不辱命。” 

 朱由校沒有繼續糾纏,聲若洪鐘說:“朝廷開海,今後北起天津衛,南到海南島,各地有良港的城市紛紛開海,設市舶司,出口物品收出口稅,進口物品收進口稅。” 

 “於此朝廷放寬造船條件,允許私人開辦作坊,製造二桅以上違式大船,支持絲綢,瓷器,鐵器等各行各業。” 

 ”諸卿乃朝廷肱骨,儘快擬定詳細方案,大朝日遞上摺子朝堂好通過。” 

 蘇茂相,畢自嚴,郭允厚,王象晉等齊刷刷領命。 

 本以為簡單恢復兩宋的市舶司,孰料沿海良港徹底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