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烏龜 作品

第113章 窮儒門婿

 瓊玉因為年紀還小,酒量不濟,很快就醉倒了。她忘記了讓朝棟回去,就這樣和衣而睡。朝棟想要離開,但丹桂卻說:“小姐還沒讓你走,可能是還有話要說。你再稍微等一會兒,等小姐醒過來。” 

 朝棟走到床邊,看著瓊玉熟睡的面容,就像一朵還未完全綻放的海棠花。他心中的慾望再次湧現,忍不住抱住了瓊玉,兩人就這樣同床共枕。瓊玉在睡夢中感到有人抱她,稍微清醒了一些,說道:“我一時貪杯睡著了,沒顧得上你。”朝棟趁機求歡,瓊玉雖然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他的熱情。 

 兩人就這樣度過了一個激情的夜晚。天快亮時,瓊玉給了朝棟三匹絲綢、一對金手鐲和幾雙銀釵作為禮物。臨別時,她又囑咐朝棟晚上再來。從此以後,朝棟每晚都來與瓊玉相會,直到兩個月後事情才被揭露。 

 一個夜晚,朝棟因為母親生病未能前往瓊玉處。丹桂在門外等候了很久,卻不見朝棟的身影。突然,她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以為朝棟來了,連忙說道:“公子來了。”不料,來的卻是慣於偷雞摸狗的祝聖八。他闖入花園,丹桂見狀,驚慌失措地逃進屋內。聖八緊追不捨,丹桂想要呼喊,卻被聖八一刀殺死。 

 此時,瓊玉正在燈下看書,見到賊人闖入,她驚恐萬分,迅速打開門逃到了堂上的暗處躲藏起來。聖八闖入房間,大肆搜刮財物後離去。直到天亮,瓊玉才敢叫來母親,告訴她家中遭賊搶劫的事情。參政得知後,疑惑重重,詢問瓊玉為何丹桂會死在後門。瓊玉無言以對,參政心中更加疑惑。 

 瓊玉因為驚嚇過度,病倒在床。參政想要報官,但又沒有贓物作為證據,只好派家人梅旺四處探訪。朝棟因為母親生病無錢買藥,便將瓊玉贈送的金手鐲拿到銀匠饒貴處換取銀兩。饒貴答應了他的請求,但並未立即收取手鐲。朝棟離開銀匠鋪後,梅旺恰好經過,看到桌上放著一隻金手鐲,便走進店裡詢問。銀匠告訴他,這是王朝棟拿來換銀的。 

 梅旺心生一計,決定先將手鐲拿回去給參政看。他回到家後,將手鐲呈給參政,並請夫人和小姐前來辨認。夫人一見便認出這是瓊玉的手鐲,詢問梅旺手鐲的來源。梅旺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參政,參政聽後憤怒不已,認為朝棟因為貧窮而改變了節操,竟然做出如此惡行。 

 參政立即寫下狀紙,命令梅旺將此事告到巡行衙門。狀紙中控訴了朝棟殺害婢女丹桂、搶劫家財的罪行,並附上了銀匠饒貴的證詞和原贓金鐲作為證據。參政請求官府追查贓物、懲治罪犯,以維護社會的安寧和正義。 

 包公,這位巡行衙門的清廉明鏡,像秋夜的明月一樣明察秋毫。他當即下令,派兵趙勝和孫勇火速捉拿朝棟歸案。朝棟得知消息後,第二天清晨便也寫好了一份狀紙,為自己的冤屈申辯。 

 這份狀紙中,朝棟以“燭奸止奸”為題,痛陳自己的遭遇。他寫道:“如東家失帛,豈能與西家爭衣;越人沽酒,又怎能與秦人索價?我父原是清白官吏,教我詩書禮儀。我雖不才,卻也是讀書人,與鄒士龍之女鄒瓊玉早有婚約。然而,我家道中落,難以完成六禮。但瓊玉小姐卻仗義疏財,私贈我金鐲銀釵和絲綢。然而,她的父親卻嫌貧愛富,屢次要求退婚。如今,家中遭賊,我卻被陷害為兇手。我懇請青天大老爺明察秋毫,為我洗清冤屈,懲治真兇,還我清白!” 

 包公在堂上問道:“既然不是你殺了丹桂,那這隻金鐲又是從何而來?”朝棟回答道:“這金鐲是瓊玉小姐贈予我的。”包公眉頭一皺,說道:“此事未必如此簡單。”朝棟堅稱:“大人可拘來瓊玉小姐對證。” 

 包公沉思片刻,突然問道:“你與瓊玉是否有私情?”朝棟面露愧色,低聲答道:“不敢。”包公看出他的猶豫,便將他帶入後堂,屏退左右,單獨詢問。他問道:“既然沒有私情,她又怎會贈你如此多貴重之物?”朝棟長嘆一聲,道出了實情。 

 原來,朝棟與瓊玉早已情投意合,但因家道中落,難以完成婚禮。瓊玉為了幫助他,私下贈予他金鐲銀釵和絲綢。然而,她的父親卻嫌貧愛富,屢次要求退婚。朝棟無奈,只得接受瓊玉的好意。 

 包公聽後,沉思片刻,說道:“此事若真,我必為你做主。明日互對之時,你將此事一一詳說,看她父親如何處置。我必拘來瓊玉對證。若果有其事,我必判你們完婚;若你撒謊,我必向你償命。”朝棟再三叩頭,感謝包公的周全之恩。 

 次日,包公拘審鄒士龍和朝棟,讓他們當庭對質。鄒士龍一口咬定朝棟是賊寇,要求包公嚴懲不貸。然而,包公卻不為所動,他問道:“朝棟既是宦家子弟,又是學堂中的佼佼者,你為何要如此對待他?”他轉而問朝棟:“你父親是清官,你卻是賊寇,你忍心玷汙家譜嗎?”朝棟堅決否認自己的罪行,表示自己是遵循詩禮、居仁由義的君子。 

 包公又追問贓物的來源,朝棟坦誠相告,稱是瓊玉所贈。鄒士龍大怒,指責朝棟推卸責任。包公卻冷靜地問道:“你女兒深閨之中,如何能將這些財物交給朝棟?”朝棟答道:“事出有因。”在包公的追問下,朝棟終於說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春三月時,朝棟因事路過鄒家花園,偶然遇見瓊玉和丹桂在觀花。次日,他又經過此地時,瓊玉已先在園中等候。她告訴朝棟,她的父親想要退婚,並已請伯廉來說和。瓊玉見朝棟衣衫襤褸,便約他夜晚來園中說話。當晚,朝棟依約而至,丹桂開門迎他入內,備下酒菜款待。席間,瓊玉將一對金鐲、數雙銀釵和三匹絲綢贈予朝棟。朝棟因母親病重無錢買藥,便持其中一個金鐲託饒銀匠代換銀兩。不料,這金鐲卻被鄒家的家人梅旺哄走。對於丹桂被殺一事,朝棟表示自己確實不知情。 

 最後,朝棟懇請包公念及先父只有他這一個兒子,且母親病重在床,希望能成全他的婚事。同時,他也請求包公緝拿真兇,以正典刑。他表示,自己將永遠銘記包公的恩情。 

 包公聽後,眉頭緊鎖,對參政說道:“老先生,若是家教不嚴,怎能怪罪於這年輕人?”參政急忙辯解:“這都是無稽之談。我女兒舉止得體,怎會做出這等事來?”包公微微一笑,說道:“既然您如此堅決,那就讓令愛出來作證,一切自然明瞭。” 

 朝棟鼓起勇氣,堅定地說:“只要小姐肯出面作證,如果事實證明是我說謊,我願意以死謝罪。”參政心中卻是五味雜陳,若此事為虛,朝棟何以得知他與夫人之間的對話?但若為真,他又該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心中猶豫不決,面露難色。 

 包公見狀,激將道:“老大人身居高位,怎能不細查此事?”參政被激得有些惱火,脫口而出:“知子莫若父,我家中之事,我豈能不知一二?”包公冷笑一聲,道:“只怕此事傳出,對令愛名節有損。既然您堅稱無事,那就請令愛出來作證,又有何妨?” 

 參政一時語塞,只得命梅旺回府接小姐前來。梅旺匆匆回家,將事情經過告訴了夫人。夫人聽後,急忙進入女兒房間,將事情原委一一告訴她。小姐心中明白,只有她出面作證,才能為朝棟洗清冤屈。但想到要面對眾人,她心中不禁有些害怕。 

 梅旺催促道:“小姐,包老爺正在等著您去聽審呢。”小姐無奈,只得鼓起勇氣登上轎子前往衙門。下轎後,她緊張地走進大堂,見到包公和眾人。包公直視著她,問道:“朝棟說金鐲是你給他的;而你父親卻說是朝棟劫得的贓物。真相究竟如何,你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