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墨一 作品

第103章 圍觀

 東方那裡就給自己說了,沒做錯事那有什麼丟人的?其實做錯了事也不丟人,做錯了事不知悔改才丟人,為一己之利做傷害別人的事才丟人。微如言語中傷,小如偷雞摸狗,中如欺壓眾生,大如逆道而行,這些人才應該感覺丟人。 

 自己問了一個‘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問題。 

 那時東方說這個問題對於自己太難了,等走到了書院,自己長大一點的時候再說。 

 現在到了書院,也長大了一點,主要還是走了這麼多路,學了這麼多道理,現在講一講應該能明白些了吧。 

 雲遠將自己的問題說了出來。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是正義”段先生沒有直接回答雲遠的問題,“這句話可有什麼理解?” 

 這句話雲遠第一次聽,乍聽猶如耳畔驚雷,振聾發聵。 

 細品猶如幽幽茶香,韻味悠長。 

 可之中又蘊含一股雖千萬人我亦往矣的孤決意氣。 

 “說這句話的一定是個自負的人吧。世間的道理都不是道理,只有自己的道理才是道理。” 

 “不錯,這句話原是一名劍士所說,修為很高的劍士。他不信這天下的道理與規矩,只信自己的劍,他的劍就是他的理。他所追求的只是自己內心的道與理,尋求的是內心的平靜。” 

 “這種人很危險吧。” 

 “嗯,你說得不錯。”段先生很驚訝雲遠會有這樣的評價。 

 大多人只會認為說這話的人自負,可很少有人以“危險”二字評價。 

 “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危險的,可危險的不是他人本身,而是他自己的道與理。他的道是對的,那麼就算是逆世而行他也在所不惜,這種人往往是我們所說的英雄。” 

 “可他的理要是錯的,那就是真的逆天之人了,帶給天下的只能是苦難。” 

 嗯,這個道理雲遠明白,劍沒有錯,錯的只有持劍的人。 

 功法沒有好壞,有的只有對與壞的人。 

 “可先生,這與我的問題有什麼關係呢?” 

 “好,我們再來說說你的問題。偷竊是不對的,所以天下才有了王法,做錯了事就要受到王法的懲罰。在大夏,偷錢的行為會根據偷竊錢財的多少給予不同的懲罰,對吧?” 

 雲遠點了點頭。 

 “可如果偷竊之人不是為了一己私利呢?如若偷竊之人是為了拯救他人呢?這樣的行為是否也應該受制於王法?” 

 這個問題讓雲遠想起了小雨。 

 要是小雨為了救孃親而犯了王法,是不是應該被罰呢? 

 沒等雲遠回答,段先生先回答了,“那是當然的,偷竊就是偷竊,不能因為動機是好的就認為所做所為也是對的。如若這樣的話,那對被偷之人又有何公道可言?天下人人豈不是都可以打著拯救蒼生的幌子傷害他人?” 

 段先生這樣說就有道理多了,別人的苦痛為什麼要由失主來承擔,這對於失主是不對的。 

 “偷錢是受制於這天地之間的王法的。這天下的王法都是朝廷制定的,可要是朝廷都被人偷了呢?這王法怎麼辦?” 

 這朝廷都被偷了,這王法就不是王法了。 

 “國之竊者,法之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