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葫 作品

第199章 拓荒的勇氣

 這種輸血套路,這幾年已經在全國遍地開花。 

 所以蘇華生敢說:“舉債搞發展也不是我們獨開先河。”相對那些改革思維超前的沿海城市,呂州充其量只是一隻跟屁蟲。 

 城投公司欠的債,就是政府的隱性債務。 

 這筆賬如果還不上,z央也不會為地方政府買單。如果隱性債務過高,一旦爆雷,地方政府的當家人免不了要挨板子。 

 當初丁永春舉債搞發展的時候,也怕挨板子。 

 但丁永春的心底積壓著一股蓄積了三十年之久的實幹力量,他的野望三十年不變,就是要讓呂州市脫胎換骨! 

 在那種野望面前,挨板子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提。 

 相比之下,袁剛的野望明顯要小很多,穩定兩個字才是他心底的主色調。因此當聽到“隱性債務”這個概念時,袁剛的表情也凝重了許多。 

 袁剛聲色沉重地說:“除了舉債搞發展,難道真的沒有別的出路?” 

 說著,袁剛把目光投向了陳長安。 

 心想你的鬼點子多。 

 人脈也廣。 

 就不能再想想別的辦法? 

 陳長安顯然也看懂了袁剛的心聲,無奈苦笑:“袁市長,z央財政部部長又不是我爹,我也沒地方伸手要錢。” 

 在座各位聞聲帶笑。 

 蘇華生道:“袁市長,跟許多沿海城市相比,我們呂州的負債率已經算是很低,並未達到不可控的警戒線。” 

 發改委的汪偉民說:“我們呂州是內陸四線小城,跟沿海城市沒法比。沿海城市的基本盤都已經激活,工業體系完善,造血快。我們呂州去年才開始搞產業轉型,目前還在起步階段,抵禦系統性風險的能力沒法跟人比。” 

 汪偉民這番話引起了在座各位的共鳴。 

 客觀上來講,一個初生嬰兒抵抗風險的能力,怎麼能跟那些成年人相提並論?兩者都不是一個體量。 

 這時陳長安也看出來了,在座各位,還是保守派居多。 

 現場明確支持舉債搞發展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市委政研室的蘇華生,一個是文旅局的江燕,兩個都是老熟人,似乎有點站隊的意思。 

 其他人都是看袁剛的態度,袁剛說怎麼搞就怎麼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