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1024.北方巨獸的壓力

如果說,阮氏是憑藉著自己骨子裡的漢血,以漢人高超的智慧在如今的廣南圖存的話,那麼,這些新來的漢人,在漢血上無疑是佔據了優勢的,畢竟他們的血脈可沒有被安南內部的代代通婚給沖淡,第一代移民擁有的是非常純正的漢血,同時也帶來了如今在華夏土地上的太多新東西。

這樣一來,他們在競爭中,就成為了阮氏的全面上位替代,阮氏的日子在這幾年間變得分外艱難,以至於他們不得不比從前還要更為依賴西洋勢力——正因為同出華夏,他們必然會極為敵視更純正的華夏力量,選擇向外人求援。這也是安南斗爭的一貫策略,這些最開始都是依靠漢人在本地紮根的家族,卻往往是嚷著排斥漢人的口號,一面採用華夏的文明,一面力圖把來自華夏的監管全面排擠,讓安南成為自己的家天下。

然而,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阮主很快發現,這些來自遠方,文明神秘,比他們要發達不少的西洋老爺,對買活軍似乎也非常的畏懼,即便他們肯讓渡更多的利益,但西洋人也拒絕給予更多的援助,理由則甚至來自於自己的猜測:“南洋,是買活軍女主規劃中的後花園,我們害怕惹來了女主的不喜,干涉了我們的生意!”

不錯,生意,這些西洋人,滿腦子想的都是生意,能擊敗他們在南洋投資的,只有獲利更豐厚的生意。阮氏很難從西洋人這裡買到火器了,因為西洋人發現,比起和南洋人做火器生意,換來在南洋方向的投資權,辛辛苦苦地維護種植園,然後用種植園出產的初級農產品去做買賣,有一條相對更簡單,獲利更豐厚了數倍的商路,那就是如今正風靡全世界的‘學者航線’,比起種植園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學者航線的成本要低一些,但這不是它的核心優勢,它的核心優勢是,學者航線,能獲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商品——買地奢物,比起棉花、白糖,買地奢物在全世界都更受歡迎也更珍稀,能換來更大的利益,而對這些西洋船長來說,利潤就是一切!

火器,再先進的火器,能有買活軍的先進嗎?幾箱火器的配重,都快趕上七八個人了,這七八個人在買地能換到的利潤,是遠遠超過了火器的。船長們一下就失去了和阮氏做買賣的興趣,他們現在也沒有什麼必須要依靠阮氏的地方——誠然,阮氏擁有港口,和近海地帶的海船,維持了一定的勢力範圍,但現在華夏在南洋重新佔下了地盤,船隻完全可以從占城港直接去羊城港,或者經過呂宋中轉,安南政權鞭長莫及,壓根干涉不了!

如果不是黎氏、鄭氏,一樣受到來自北方的強大壓力,而且還要直面和華夏的接壤地區,恐怕阮氏早就承受不住,灰飛煙滅了。即便如此,這幾年來阮家的日子依然非常不好過,他們唯獨可以慶幸的是,當時喊出‘驅除漢人’口號的,是黎氏之主,阮氏依然有足夠的空間,對漢人表示親善,既然對抗不過,那就只能轉為獻媚,這種柔軟的身段,基本上算是環華夏圈的政權,必備的素養了。

阮氏、鄭氏這幾年來,遠不如從前那樣衝突頻頻,甚至彼此之間,還重新走動起來,敘起了親戚——這些黎朝權貴起家的大姓,的確本來也都有聯姻,要修好也多得是渠道,這一次來買參加定都大典,就互相沒有出兵干擾,而是都派來了家主之下的二號人物,甚至在羊城港,使團的小輩還有所來往親善。為下一步全面媾和做出了充分的鋪墊。

有一點,是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那就是如今名義上的正統,黎朝之主,被徹底地排除在了和買地的交往之外,原因也很簡單,黎朝興起,正是黎主號召安南各地反敏獨立,從買活軍在美尼勒城的做法來看,軍主謝六姐,並不會因為被殺的是敏民,而不予追究。這樣算來的話,黎主的屁股是不乾淨的,黎氏血脈的手上,可沾有敏血那!

雖然阮、鄭也起於黎主身側,但畢竟不是首腦,如果局勢再往前發展的話,黎朝覆滅在即,也就不需要再有一個名義上的共主了。阮、鄭兩家,對於黎氏的態度也逐漸變得疏遠,不過,阮福清等人北上之時,心中還存有萬一的指望:他們雖然也見到了占城港千帆爭流的盛景,但那多是各地商船,對於買地的強盛,一直以來,只是聽憑傳說,沒有親眼見證。也許……也許傳說也有誇大其詞的時候呢?也許,買地的軍力並沒有大家所吹噓得那樣高不可攀,只是完全依靠軍主的島船呢?

美尼勒城的島船和黑天使,的確儼然是擊潰了南洋所有勢力,和買活軍作戰的勇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著眼於未來,存有萬一的指望:島船也好,黑天使也罷,那都是神賜的仙器,於本世好像是一種非常的東西,既然是非常,那麼,就難免總是希望它會驟然間消失不見,和來時一樣,不再影響世界的走向。這就像是神仙總要回到天上去一樣,人們心中或許總是堅信著這一點——謝六姐固然無所不能,但她很總有一天還是要回去的。到了那時,她所遺留下來的這些東西——是不是就沒有那麼不可戰勝了呢?

如果寄望於這樣的將來,只要有希望在,眼下的委屈,就不是那樣不可忍受了,在這些使臣北上的時候,他們心中最隱秘的地方,不免也藏了這樣小小的希望,雖然非常的微弱,但卻也同時極為根深蒂固,經受了入買之後,一系列的考驗,尚且也還沒有完全斷絕那。

高樓大廈、電器、蒸汽機、紡織機、萬國博覽會、瀝青水泥馬路……這些所有的見聞,讓他們驚歎萬分,這是的確的事情,但是,使臣們同樣也在一片勃勃生機之中,看到了潛藏的混亂,和沒有因為這些所改變的那些人性,這些沒有變化的東西,也一樣滋養著他們心中的希望,似乎看到了買地在繁華之中暗藏的危機,看到了他們所推行的那套荒謬的規矩,和世界規律、人心本性之間所產生的不協……

這樣在暗地裡滋長著,無法被公然談論的,一點小小的,對未來的展望,讓他們還能維持著基本的理性和尊嚴,甚至也從這一次造訪中得到了不少好處:別的不說,光是萬國博覽會的安南展位,就讓阮、鄭兩家,彼此同仇敵愾,生出了一定的戰友之情,對於安南這個國家,似乎也更加認可了——至少,他們對佔婆國申請獨立展位的事情,都表達了強烈的憤慨和反對。這樣,阮、鄭放下仇恨,攜手共治安南的將來,似乎又多了一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