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606章 接收使者





“這幾年縣裡的人口越來越少了吧?”王德安在她的示意下,一路也和衙役慢慢地套問著近況,“是因為河裡的船少了?”




“可不就是因為下游的船不知怎麼就不上來了!”




這算是說到點子上了,衙役也念叨起了近年來縣裡的變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龍川縣是東江、韓江的上游,在航運繁盛的時候,其實要比現在繁華得多——但他們的繁華是很依賴於船隻的,一旦船隻來得少了,縣裡不免就有許多人沒了進賬,只能去外地謀生。




航運的萎縮,到底是因為什麼,衙役並不清楚,但霍小燕心中卻是有數:一方面是下游靠海地區,船伕水手的消息靈通,都去買地發展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閩西-廣北韓江水系,原本最重要的商業貿易是潮鹽北運,但因為閩西開始食用雪花鹽,並且還反向往廣北擴散,這條貿易有點斷絕了,這就導致商人無利可圖,使得廣北這幾年比之前還要蕭條許多。




一個雪花鹽的崛起,真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的生計……也還好縣城裡大多數人都渾渾噩噩的,看不得多長遠,否則對買活軍就不會是這樣朦朧聽說的狀態了,只怕是咬牙切齒的痛恨還不好說呢。霍小燕雖然剛才也經受了阿公阿婆的指指點點,但她知道,這些惡意只是對她的裝束感到驚訝而已,大概這些昏聵的老人,根本就不知道買活軍,而是把她當成了山裡來做生意的生番——這生番不在城外等候漢人夫郎,而是膽敢一起入城,簡直是沒有規矩!她那漢人夫郎也是個廢物!




不錯,霍小燕雖然語言不通,但大致上還是能從王德安的翻譯中,猜到那些人都在想什麼,也能從眾人的想法中,反推出本地的一些民情:雖然敬州是漢客的大本營,但應該也還有一些生番在周圍山裡居住,而且漢番婚姻是時有發生的——也就是說,龍川縣應該能找到一條線,聯繫上居住在附近山林中的番族。




這個信息就很寶貴了,在恰當的時候可能派上用場不說,哪怕霍小燕用不上,只要送回雲縣,也能豐富買活軍的資料。這都是必須親身前來,才能獲取的消息,畢竟,番族自然是不繳稅的,這樣的地方平時朝廷也壓根就不關注。




他們存在於否,在哪裡居住,對衙門都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也不會有任何的文章介紹龍川縣裡的人口構成,包括龍川縣的現狀,自然也只有買活軍的自己人親自前來,才能給出最詳實的答案,哪怕是敬州府出身的士兵,他對龍川縣的敘述其實也是非常含糊的,充斥了道聽途說——這畢竟是個閉塞的地方,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會離開出生地百里之外,別看敬州和龍川距離不遠,但消息的交流仍是非常有限。




也因此,在到達縣治之前,霍小燕感覺自己的任務還處在一團迷霧之中,有點兒看不清道路,但是,只是進縣城去縣衙的這麼短短几分鐘,她就感覺眼前的圖景越來越清楚,越來越豐富了:一座小城,城裡的百姓泰半都和河運有關,有販鹹魚的,販些布料香料的,販瓷器的,開當鋪的,開鐵匠鋪修馬掌修船的……還有些在縣城附近種田,進城賣菜的,再加上一個人數稀少的縣衙,這就構成了龍川縣的全部。




在這座縣城裡,說話最算數的人是誰呢?除了老縣丞之外,其實是各大寨子放在縣學讀書的子弟,以及前來照顧他們,順便做點生意,聯絡自家的糧油買賣的族中長輩。或者實際上來說,這些寨子的代言人才是縣裡說話算數的人,老縣丞的任何舉動,不經過他們的同意根本就無法實施——雖然他也不會有什麼舉動,只是管著縣衙裡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以及通往外界的貿易,還有縣學的事情。




貿易、教育,這就是王朝和這種小縣城全部的聯繫了,稅是極少的,聊勝於無而已,甚至會因為山崩水澇幾年幾年的收不上來,龍川縣和法外之地唯一的區別,就是他們還被敏朝的教育體系包裹在內——圍龍屋裡的族長還是希望自家族裡有些讀書郎的。至於說生意……生意和敵人也是一樣的做,實在不能說是敏朝領土的特權。




人煙稀少的縣治,缺漏的編制,無法提供幫助的衙役,在深山中灑落著緊密成團的村寨,在更遠的山頭,彷彿迷霧一般,活在傳說中的土人……萎縮,且一時半會無法恢復的航運,動盪的邊境,在縣裡生活的各村寨耳目——龍川縣的圖卷,在霍小燕心頭緩緩鋪開,她的任務,則是要拿下縣城,讓縣城中先凝聚出足以壓制村寨的力量,從上而下的為買地在龍川縣治這裡,取締圍龍屋,主持分家進行前期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