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第264章 版權費!





馮猶龍熟知這些書商朋友的心思——他們攛掇自己去買活軍處遊歷,已經非是一日兩日了,若說和議沒成之前,還有少許收斂,和議一成,立刻公然鼓吹,其中除了過去看裝幀,學印刷的心思之外,其實還有一種計較,那便是指望馮猶龍去了買活軍那裡之後,受了啟發,能寫出如《鬥破乾坤》一樣行銷天下的話本來,至不濟也要寫一本《蜀山劍俠傳》,莫叫買活軍把通俗的錢都賺完了,倒來擠壓他們這些書商的生意。




他本就是個極靈活變通的奇才,若說要寫《劍俠傳》,雖然這和他一向的愛好審美不符合,但念在言辭雅馴、意境綺麗的份上,也不是不能試著寫一寫——事實上,馮猶龍很喜歡劍俠傳,多次反覆誦讀,並且試著做了批註,從中揣摩許多的創作技巧。




以他自己的感覺,只覺得《劍俠傳》在這行當上,是要比此時的普遍認識,多走了幾步,因此他所採用的一些技巧,或許在作者而言是自然而然,但在馮猶龍等人來看,卻非常別開生面,令人沉迷。至於《鬥破乾坤》云云,要他仿寫,則實在是過分了,嚴詞拒絕個一兩次之後,還要再糾纏,那是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去買活軍那裡看看,這個想法,是去年以來便不斷有人提起、談論的,在和議達成之後,念頭逐漸高漲了起來,又得了老友葉仲韶的來信,提到了買活軍也要創作新戲,正缺人才,馮猶龍便不免也很心動了,如今唯一的顧慮,便是去了買活軍那裡,能不能隨意離開——他這樣功成名就、家財豐厚的才子領袖,和那些別無去處,只能投奔買活軍的苦命人,所想的又是不同了,不管去了會不會留下,首先要保證的是自己能不能走,若是去了就回不來,他是不願去的。




若是其餘名士,那就還有一個顧慮,便是在姑蘇城這裡放浪形骸的生活,在買活軍那裡是否可以持續——目前看來,當然是完全不成的,買活軍不許票唱,不過在馮猶龍而言,並無這個忌諱,他已數十年不履煙花之地了。此外還要考慮的,則是收入的變化:馮猶龍現在的話本當然也還是很好賣的,但到了買活軍那裡,還能不能刊發話本呢?目前來說,買活軍刊發的報紙、話本,似乎都是衙門官出的,他們允不允許私人發話本子?




葉仲韶沒有提起此事,答案也很難說,便是允許發話本,這裡還又有一個難處:馮猶龍不但出話本,還出《指月》系列,《麟經指月》、《四書指月》等等,這種書賣得比話本子還好,話本許多人都是買閩刻胡亂看看,但指月系列,那是經學著作,說白了便是教人寫八股的,話本隨意看看,閩刻版已足夠,《指月》系列,錯一個字或許就是落榜還是留榜的區別,哪有人敢買閩刻版?




馮家家計,一半來自話本,還有一半,便是來自於指月系列,還有馮猶龍偶爾興起開的私學,毫無疑問,這指月系列在買活軍那裡是不會有銷路的,因買活軍完全採用另一套道統進行考試。馮猶龍也是有家有業的人,不能不對家庭收入做出規劃,這些顧慮,也都是人之常情,也因此,雖然葉仲韶去年便開始給他寫信,但馮猶龍始終是未能前行。




“嘉會堂分號?這麼說,買活軍那裡也允許私人印書嘍?”




這個消息,對書商們來說,彷彿已是明朗了一些前景,讓他們頗為激動了起來,但更激動人心的還是葉華生帶來的又一個消息,“何止,買活軍那裡,現在排戲的收入很豐厚呢!你道為何沈氏族人紛紛遷移過去?那裡現在時興的一出《何賽花巧耕田》,你們可知道,排戲的兩個後生,幾個月下來賺了多少?”




“多少?”




“數百兩銀子是有的——幾個月便是數百兩,幾年下來,那還了得?”




別小看了數百兩這個概念,馮猶龍出一套話本,書堂付給的稿酬也就是數百兩,指月系列大概拿的要略多一些,這都是一次性的收入,不論如何加印都是沒有後續的,寫戲曲的收入還要比這個更低,馮猶龍少寫曲而多寫傳奇,緣由便在於此,這時候寫新戲,所得的只有買走劇本的戲班子的一筆收入而已,戲班子出手能有多闊綽?哪怕之後一炮而紅,轉頭送來謝禮,卻也不會多過刊書所得。一齣戲能得數百兩銀子,這是十分駭人聽聞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