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2009章 黑白一張嘴

而這些懂數據庫底層技術的真正人才,畢業之後,擇業方向是什麼呢?

做底層嗎?

沒機會啊,國內根本就沒有放得上臺面的自研數據庫。

那就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了,要麼轉型做應用,跟別人一樣也去幫別人安裝、維護、恢復數據庫;要麼出國,去微軟、甲骨文、思科、sun、谷歌這些真正有著數據庫的大公司裡,從事著底層的開發工作。

也就是說,要麼在國內當司機,要麼去國外造車。

倪強這些人從美國回來,就是因為他們想回國“造車”,開發出本國的數據庫。只有開發出了本國的數據庫,那些擁有底層數據庫技術的大學生們才會在國內獲得就業的機會,才不會像老一輩的人一樣只能出國。

這是一個很有追求的理想。

紫微星一旦放棄了,他們回國的意義又是什麼?

好在王建博士說得很清楚。

只是擱淺,沒有放棄。

想造車,非常難。

國內在這方面缺乏經驗,最好還是先別急著上手造車。先去西天取經。而這個取經的目標,就是庫裡安,這是多麼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學個兩三年的時間。

到時候,紫微星國際上市了,紫微雲在海外市場也創造大量的利潤了,紫微雲的商用原生數據庫也上線了……

這個時候,庫裡安就不需要國內的援軍幫忙了。

恰好,經過兩三年的學習,倪強的團隊也能積累到足夠的經驗,在技術領域也有了大幅度的成長,也就可以重啟造車之路了。

這番話一說完,很多人就當場愣住。

我去?!

領導果然是領導,水平就是高啊,真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好事壞事全在你一張嘴啊。擱置了國內這一版數據庫,讓國內的團隊去給庫裡安打雜……竟然變成了一件好事?

這時,老資格的技術大佬程秉皓開口了,淡淡地道:“技術騙不了人,做技術,一定要謙虛,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我們的團隊,跟庫裡安的團隊在技術上有巨大的差距。倪強博士、鄭萌霄博士、李高銘博士都是留美歸來,他們最有發言權。雲數據庫是一個大工程,單靠他們這幾個留美歸來的高手,做不成這麼大的項目。歸根結底,還是要靠著大量的本土的科研人才。可是,我們大家捫心自問,包括我在內……我們真的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技術思路嗎?我們瞭解硅谷的技術潮流嗎?我們通過二十年前的課本學習的編程知識,真的能開發出一款走在時代最前沿的雲數據庫嗎?把心態放平,先學習。在人成長的過程中,最不浪費時間的選擇就是學習。”

倪強表態,“我們的團隊,都需要向海外團隊學習。從產品上也能看出來,庫裡安的團隊開發出來的那一版數據庫,比我們開發出的這一款強太多。這是一個求取真經的機會,九九八十一難也不能阻擋我們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