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悲歌 作品

第1835章 2萬人困境




他雖然是谷歌的創始人,卻因為缺乏管理經驗,找來了一個外人施密特當董事長、Ceo,他本人做一些創新型的項目,一直在學習、成長。



現在,谷歌遇到了麻煩,施密特解決不了,那就只能他親自出馬了。



周不器一聽,立時來了興趣。



這下好啊!



谷歌的一把手要換人了啊!



施密特是個脾氣古怪的老傢伙,交往過幾次,沒留下什麼太好的印象。過去幾個月紫微星和谷歌發生的摩擦,其實也是施密特主導。



一旦施密特退居二線,拉里·佩奇走上第一線,紫微星和谷歌的關係就有了極大的緩和可能。



周不器沒有敝帚自珍,坦言道:“很多大企業有幾十萬員工,沃爾瑪、豐田、漢莎、富士康、通用汽車這些,他們都管理得很好。是因為這些企業的員工主要是一線的流水線工人,只要按照標準動作出活就好,方便管理。可是互聯網公司不一樣,是不同的模式。”



拉里·佩奇點了點頭,“互聯網是創新行業。”



周不器道:“互聯網是智力密集型行業。”



“嗯。”



“互聯網行業鼓勵每個人突破自我,所以需要的是協同而非管理。這種業態本身就是追求平權、去中心化,什麼事都要商量、博弈、妥協才行。”



“沒錯。”



拉里·佩奇深以為然。



谷歌尤其是這種公司。



很多傳統行業,上下級的區分非常明顯。一般都是上級做決策,下層都是不用動腦子的行屍走肉,根據上級要求去做就行了。



就是妥妥的殭屍員工。



互聯網巨頭都是從世界頂級名校中招聘最優秀的人,哪能讓這些人當殭屍?這就要求是去中心化的形式,要給他們很大的職權空間來討論、商量,甚至拒不從命、我行我素,連頂撞老闆都無所謂。



這就必然會造成極大的內耗和阻力。



所以,人越多,內部的管理難度就會指數級上漲,到了2萬人這個檻就會很大的麻煩。



紫微星雖然員工數沒到2萬人,可是周不器依靠著出身聯想的賀陽和易貝出身的許亮傑,靠著他們曾經管理幾萬、十幾萬員工的經驗,早就在組織結構上進行了調整,早有準備了。



總不能像谷歌那樣,遇到麻煩了才想著去解決,那就必然會遇到內憂外患的重重壓力。



拉里·佩奇道:“一個是內耗,一個是阻力。”



周不器道:“解決內耗的問題,紫微星採用的辦法是中臺化的形態;解決阻力的問題,紫微星採用的辦法是Bu化的形態。”



Bu化就是事業群/事業部的結構。



紫微星在國內現在有新媒體事業群、微信事業群,雲計算事業群,微點事業群和中臺事業部這幾大業務板塊,來解決不同業務之間的協作困境。



這就說到了重點,拉里·佩奇笑著說:“對,中臺化,這是一個天才般的構想,能具體說說嗎?跟你學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