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無水 作品

第651章 邸報

    不過他自己做起來容易,但是百姓們推廣卻很難。

    此時的關中並非後世水土流失嚴重的樣子,而是森林密佈,河川湖泊到處都是。

    哪怕是在小湖泊四周擴建,他也得有足夠的工具才行。

    所以兜兜轉轉的,又來到了生產資料上面。

    王霄找到墨家的人,自己提供思路,然後讓墨家的人去幹活。

    新式的冶煉方法,包括鼓風箱,在水邊建水車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從用木材為燃料改變為用煤炭作為燃料提供更多的熱量等等。

    直接用煤炭的話,會導致含碳量過多發脆。

    不過這比起增加金屬的產量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這些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王霄還沒有親政。能夠名正言順動用的力量也不算多。

    所以攤子鋪開的時候很大,可進展卻是一直不快。

    呂不韋的各種使絆子一直沒斷過,最正當的理由就是要保障鄭國渠的修建,從而不斷抽調王霄手中的力量。

    而王霄的優勢,則是在於他弄出來的這些東西都是非常得人心的好事。

    哪怕呂不韋想要搗亂,也只能是用些小計策拖後腿。想要在決策層面上否定,根本就做不到。

    就這麼推進下來,直到過了數年之後,才算是初步見到了成效。

    桑基魚塘方面,關中大小湖泊之中有近半被改建。大量的桑林和魚塘,提供了海量的魚肉資源以及蠶桑資源。

    衣食住行四大生活必須的前兩項,得到了有力的補充。

    冶鐵方面,新技術的運用得到了充分的驗證與好處,最終達成了在整個大秦工坊的推廣。

    帶來的最直接的改變,就是大秦金屬產量與質量上的大幅度提升。

    不過這些金屬出來之後,大部分都是被強勢的軍方給截胡。留給民用的份量並不算多。

    好在總量上的大規模增加,哪怕是少部分在民用上,比起以往來說也是讓人眼紅般的改善。

    別的不說,咸陽城周邊的村鎮裡,基本上已經再也見不到石頭木頭做的農具了。

    甚至於,家家戶戶都能有口鐵鍋來用。

    不要小瞧鐵鍋,這可是真正的戰略性武器。

    歷代對草原的禁止出口的物品裡,鐵鍋每次都是名列前茅。

    有了鐵鍋,就可以隨時吃到熱食。無論是對於行軍作戰還是日常生活,都有著難以想象的好處。

    在王霄的努力下,大秦的國力已經強盛到了咸陽城周邊百姓,人人家中都能用上鐵鍋的程度。這絕對是一項了不起的善政。

    在王霄看來,這種程度的改進收穫不算多大。

    畢竟比起他所經歷過的工業時代來說,這麼點點的產量增加,在工業時代裡就連浪費掉的廢角料都算不上。

    當然了,在老秦人與墨家人眼中,幾千幾萬斤的鐵器產量那都是了不得的收穫。

    這麼多的鐵料,足夠打造多少萬件的農具鋤頭犁刀了。

    造紙術方面,因為技術含量太低,所以是最早就出成果的。

    紙張一出來就是大受歡迎,甚至出口列國為王霄賺了不少錢。

    王霄不缺這點錢,文化普及什麼的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