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曙光

發射中心,佘院士對於林炬的想法有些不理解,雖然上升器的燃料富餘完全可以多把幾臺機器人帶回來,但是這又不是科研樣本,帶回來放博物館裡給中小學生參觀嗎?

林炬:“佘老,可是玉兔二號都壞了,而且論功能也比不上玉兔三,還不如搬回來當個紀念品呢……”

佘院士:“那也不行,玉兔二號上面還有和德國合作的科學儀器,總不能現在直接撤了。”

“……”

相比於結實可靠的玉兔一號,玉兔二號的運氣實際上不是太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降落地點磁力比較充足,太陽能電池板總是沾灰影響效率。

更倒黴的是在一次探索者一號再過去給它擦灰的時候跳到了一塊脆弱的月岩上,迸濺出的碎片將一塊發電板打出一個凹坑,導致其有效工作時間再次降低。

探索者一號也不樂觀,當初為了多帶點電池導致活動的八條蛛足佔比重量較高,對於關節的磨損很厲害,在高強度的工作後縫隙裡塞滿了帶電月塵,它的身體也漸漸沒有之前靈活了。

加上跳來跳去的衝擊,地面預估探索者一號在當前境況下差不多還能這樣工作四個月,就會因為關節磨損過於嚴重不得不限制行動,進入“退休”狀態直至報廢。

所以探索者一號的總壽命差不多就是一年,雖然較短,但是想想它的工作量之大,完全對得起僅僅一千多萬的造價了。

不過比起探月,實際上林炬更想吐槽的是航天局發力後的瘋狂速度。

長征十號雖然註定是理念落後的一次性產品,但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研發並製造出來,只能說原來還是壓力太小沒動力,個個都忙著評職稱忽視了世界競爭,現在就好多了。

sLs火箭下一發什麼時候?反正比長十遲很多了。

想到探月,林炬對佘院士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佘老,阿波羅計劃做了一次飛船全狀態繞月飛行是因為技術原因不夠,為什麼曙光計劃也做一次?其實我覺得都可以直接在第三發火箭上實施登陸任務的。”

佘院士:“阿波羅計劃確實是技術因素,第一次登月的時候著陸器自動計算機都因為內存不足死機了,所以上人要謹慎一些;長十……主要是第一次yf77出了點故障,不然我們這一次就可以載人繞月,下一次直接登月了。

雖然下一發長十登月理論上可行,但我還是決定穩妥些,關乎人命,以最小心的態度都不過分。再說了,現在進度已經很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