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青龍二號

檢查報告已經出爐,不是箭體裂縫,問題出在箭體氧化劑貯箱的洩壓口,這個小細節沒處理好導致在發動機關機過程中壓力局部持續增高,頂破了隔熱層。

這是新遠的首次火箭試驗失敗,雖然不是什麼重要問題,但還是說明了系統只在技術上實現了可靠,實際生產設計的系統工程師也不是神。

但在外界看來,尤其是nACA和一眾航天機構,則是紛紛鬆了口氣。

新遠100%成功率的神話終於被打破了,航天局更是兩個壞消息,總算有點正常航天的樣子了。

馬一龍連夜發推@林炬對他本次回收失敗表示遺憾,同時稱讚這次失敗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是可回收火箭“開創性”的一步。

洛克達因公司也現身對媒體表示,yf77還不如半個世紀前土星五號二級用的j2氫氧發動機,從設計上就是不可靠且落後的。

就連jAxA都敢將自己的Le9氫氧發動機拿出來炫耀一下,畢竟數據上yf77更低不是?

國內的反應其實倒還好,已經開始“理性”佔據主流的網上群體並沒有多大的批評身影,反而對林炬發佈的那條“雖然回收失敗,但我們已經找到原因並獲取了完全的實驗數據”微博瘋狂點贊。

畢竟xAp從無敗績也說不過去,一點小失敗也算不得什麼。

就連長征十號也沒受到太多輿論壓力,總體還是領先sLs不是?

長征六號嘛……大家又不是沒見過可回收火箭炸。

實際上今年到8月為止,全世界炸掉的可回收火箭已經超過20枚了,華國獨佔7枚。

這7枚火箭來自四家命民營航天企業,他們在下決心購買新遠的回收系統解決方案之前頭鐵不信邪自己試,只有一家的亞軌道火箭因為最大高度只有10公里成功了兩次,其餘準備入軌的火箭全都失敗。

最離譜的一枚回收的時候失去控制,直接墜落在了鯨海。

不過現在他們消停了,都在6月後陸續接受了新遠的成熟子系統出售方案。

因為航發委的部件開放態度,現在國內的民營航天企業數量增加到了17家,從深空設備到火箭製造都有,而且資金和規模都比原世界線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