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446章、選錯了人?

  “可那不是各省選來參賽的嗎?跟買不買他們的貨有什麼關係?”

  “各省要員不要顏面的?這些事本來就不算要務,還不都是和各家企業、商行合作。如今我大山東不服,回去就請鄉賢院的人問問督臺,今年怎麼把頭籌丟了!”

  “……”

  京城百姓屬於相對各富的一個群裡,新的娛樂離他們如此之近,談資越來越多。

  依託輕重工園打下的根基,還有漕運、直道、河運局、轉運行建立起來的物流優勢,在京城做工的人很多。

  過去是在田地裡吃苦,如今在那些大企業和民間富商們辦的廠裡做工雖然依舊不輕鬆,但畢竟能有紮紮實實的通寶甚至銀元拿到手。

  趁著這寰宇運動會和萬壽聖節的熱度,眼下京城裡熱鬧非凡。

  明年要參加會試的士子們也不願錯過這場盛事,大多是今年夏天就提前到了京城。

  看著外藩使節大肆採買大明好物,而那些大小書局竟似毫不設禁、任由他們買,士子們只感覺難以置信。

  不怕這些外藩把大明的長處都學了去?

  他們也就只在這段時間尤其熱鬧的大戲院、小戲樓裡議論紛紛。

  京城的戲目和新曲聽不完,而但凡上了檔次的酒樓,也都必定有說書人、舞女和操琴獻曲的人,這是南北兩京以及一些大城市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的風潮。

  “臣以為,這奢靡之風有些過了!”

  御書房裡,楊慎板著臉說道:“臣雖深知陛下大興文藝是要以文化吸聚外藩民心,然未見其效先傷大明風化!如今各省舉子齊聚京城,不思多多請益學問各證得失,反倒流連戲院樂不思蜀。長此以往,大明焉得賢才?”

  他是來和皇帝溝通他接任總輔之後的大政方向的,其中就有約束嬉樂之事這一條。

  朱厚熜不以為意:“與其在這方面用力,不如擴大基礎教育。大明人才這麼多,從來不缺自律的。縱慾享樂的,科舉也考不好,怕什麼?”

  “也浪費錢財!”楊慎堅持道,“至少也要對這些場所課以重稅!”

  “……這些具體的,你們先商議。總之這文化大業,不能一棒子打死。朝廷還是要做好引導,這不是要成立天下大同黨了嗎?你們做好宣傳,讓心有志向的年輕人多多自律才是。沒這些之前,他們逛青樓勾欄,還不是一樣?”

  朱厚熜心累,楊慎也心累。

  這幾屆重臣們最感到為難的,就是當官不比以前輕鬆了。要面對的情況,以前很多都沒有,或者也與現在大不同。

  就好比現在,去看戲、聽曲、賞舞,跟過去逛青樓勾欄一樣嗎?

  本質上雖然都是玩,但現在朝廷鼓勵文化事業,他們還都振振有詞呢。

  再加上如今秀才、舉人、各省大學院畢業生……大明官僚擴編之後,他們的出路變多了。就算考進士由於舉人規模的擴大而變得更難,那大不了就不考了唄。舉人也可以做官,舉人升官的天花板也比以前高了許多。

  君不見舉人出身的徐九思這回都要升到農業部尚書了?

  這是楊慎擔心的事情。

  “還有一事。”楊慎又說道,“臣接任總輔後,太子學業就沒那麼多精力分心教授了。既然太子已經去守孝潛心研學,臣正好在大國策會議之前再去叮囑一二,留些課業。”

  朱厚熜想了想,隨後說道:“太子不在皇陵那邊。”

  楊慎驚了:“太子去哪了?”

  “朕讓他去微服遊歷了。”

  “……”楊慎臉色驟變,而後難以置信地開了口,“既稱守孝,如何能作假?這也就罷了,陛下,太子安危何其重要,豈能輕易離京?這等重事,臣等東宮屬官怎不知曉?”

  朱厚熜沉下了臉:“朕自然有妥善安排。”

  “再怎麼妥善,旅途在外,若水土不服、染了疾病呢?”楊慎也不傻,“陛下望太子知民間疾苦,臣自然是認同的。只是如此安排,實在不妥!微服遊歷,不妥!讓人知道了殿下身份,更是不妥!”

  他真的是服了這個皇帝了。

  太子關係到的事情有多大?楊慎甚至擔心若是有人想爭儲,暗中做什麼事怎麼辦?

  就算在東宮裡也保證不了一定不生病,但萬一這段時間裡皇帝你自己病重怎麼辦?

  作為張璧致仕後東宮屬官之首,楊慎覺得皇帝真是胡鬧!

  凡事先往最壞處想的話,這件事最壞的結果太可怕。

  朱厚熜緊皺眉頭:“太子將來是要繼位為主的,豈能不知民間實情?百聞不如一見,如今朕有妥善安排,他出去轉轉有什麼壞處?你這麼緊張做什麼?”

  “陛下年少時久居王府,而後也徑直入京繼位,又可能微服遊歷過?”楊慎斷然反駁,“太子離京,這事實在不妥!臣懇請陛下,急召太子隱秘回京!”

  “……你操心一下新設的商業部、農業部,操心一下科學院,操心一下去遼東和宣寧河套的直道不行嗎?”

  “太子在外,安危不明,臣如何放得下心操心這些事?”楊慎跪了下來,“還請陛下急召太子回京!”

  朱厚熜怒了:“你是怕有人刺殺太子,還是怕有地方文武擁立他逼朕內禪?這事有那麼急迫、有那麼緊要嗎?你要是因此就放不下心,這麼沉不住氣,這總理國務大臣你還能不能幹好?”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為君者,不該如此行險!”楊慎倔強地說,“太子能知民間疾苦自是好,然而如今眾臣賢德,又不至於將來矇蔽聖聽。陛下這麼做,是怕將來臣下奸猾、太子昏聵嗎?此非正道!”

  朱厚熜被他氣得不行:“你倒是敢說!眾臣賢德,朕何須大察,何須有那三問?另外不要東拉西扯,太子能耳聞目睹,真知曉民間疾苦,將來做個賢君仁君,難道不是好事?因噎廢食,這點小事你如臨大敵,是何道理?”

  “臣非小題大作,如今曹國務請辭,臣才知皇后娘娘鳳駕歸天之時有多兇險!如今後位仍空懸,陛下不可不防!”

  “後位朕早有主意,皇后有遺願,以其親妹填房,朕已允了。”

  聽到皇帝冷冰冰的聲音,楊慎徹底驚了。

  這件事,知道的人極少,也就只有崔元夫婦、陸炳、孫元兄弟等寥寥數人。

  原本是要等到萬壽聖節之後才由永康長公主先提出來給皇帝“沖喜”、“護本命年”的,現在話趕話,朱厚熜提前跟楊慎明說了。

  一門兩後,對於其他朝臣來說自然是極大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