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363章、西南難道不能再大點?


                 哪怕經過通驛局一路的幫助,楊一清的靈柩才剛剛進入滇境。

  “前面就是平夷衛了。”

  馬車旁,楊博騎著馬。用衣袖揮了揮趕開小飛蟲後,他擔心地問:“殿下如今可好了些?這雲貴地勢高一些,行走殊為不易。”

  朱載垺坐在馬車裡,額頭有細密的汗。他咬了咬牙點點頭:“好多了,無礙的。”

  他探出頭看了看前面,有點感慨地說道:“靈柩如此之重,他們卻更不易。”

  “殿下仁善。”

  楊博讚了一聲,也看著前面抬著靈柩的軍漢,點了點頭。

  從湖廣的辰州開始,路就不再算好走了。若遇上山下坡,別無他法,只能人來抬。

  好在這也算皇子扶靈,楊一清以入廟的規格還鄉安葬,沿途當真是出人出力。

  “平夷衛……這名字是有來歷的吧?”恰好朱載垺問了這個問題。

  楊博何等人物?此行任重,功課早就做好了。

  “回殿下,自是有來歷。自古入滇兩條路好走些,一條是由蜀入滇,北起宜賓,那還是秦時五尺道的底子,稱作烏撒道。另一條就是現在這一條,自湖廣經貴州入滇,稱作普安道。兩條路到了平夷前面的沾益,就匯為一路了。”

  “至於平夷此名,則要從唐時說起了。最早啊,是唐太宗改西平州為盤州,領了附唐、盤水、平夷三縣。我大明太祖年間平了雲南,一開始是設了平夷千戶所,後來才設衛。平夷平夷,自是因為此地乃南北要衝,四面皆蠻夷部落。自唐時南詔、宋時大理,這滇地可一直不算久沐王化之地……”

  行路難且遠,途中有了一個博學的楊博,朱載垺是在長著見識的。

  譬如如今這條路之所以一路都有軍漢幫著抬靈柩,就是因為貴州的相當多衛所都沿著這條普安道設立。這條普安道以官、軍、商旅為主,那條烏撒道卻是四川供給雲南軍需物資的重要通道,都堪稱大明控制西南的生命線。

  “……如此說來,還有四處驛站,便到雲南府了?”

  “殿下,過了沾益便入雲南府了。雲南府如今治下七縣三州,這安寧州位於昆明縣西南面。再有,這安寧州知州乃是土官,世代由董家出任……”

  楊博說著說著就留意這位皇長子的表情,只見他聽得極認真。

  也不知道他是當做奇聞軼事來聽,還是當真想知道雲南的情勢。

  雲南啊……楊博自己都覺得複雜。黔國公、布政使司、諸宣尉司、土官流官、漢民夷民……

  也不知道那中使帶的密旨究竟是什麼。

  新法和新學,對於雲南這樣的邊陲之地註定影響是更小的。

  走過了貴州,楊博的感悟也更加深刻。他發現,也許陛下是看重他,知道他並不畏難畏險,所以讓他也先來看看。

  且走且停,前面抬靈的又要歇一歇腳換一批人了。

  楊博看著楊一清身著孝衣的兒子親自端水一一感謝,心想這一路上他對於陛下給楊一清的恩榮只怕是真的感激到骨子裡了。

  朱載垺剛剛走下馬車活動了一下腿腳,後面有快馬馳來。

  “聖旨到!皇長子殿下、靈璧伯湯紹宗、御書房伴讀學士楊伴讀、司禮監隨堂太監沈柏接旨!”

  一行人頓時紛紛到了這邊,在野外因陋就簡就地接旨。

  旨意讓他們都沒有想到:楊廷和也薨逝了,聖意讓他們先送楊一清歸葬,再經烏撒道入蜀。

  楊博不由得有點懵,他問沈柏:“沈公公,那之前陛下旨意讓殿下與我在黔國公府盤桓一段時日,您手裡還有一道旨意……”

  這不就起衝突了嗎?

  沈柏搖了搖頭:“沒到黔國公府,我也不知旨意如何。楊伴讀,先到了昆明再說吧。陛下既有新旨,那成都還是要去的。”

  楊博默默地點了點頭。

  楊廷和已經致仕了,他的離世對中樞官員變動的影響倒很小,但同樣不容小覷。

  既然聖命如此,他也只能奉旨行事。

  因此,他只是對朱載垺說道:“殿下又可以再入蜀地看看了。”

  朱載垺眼中,倒沒有對路途遙遠的辛苦,更多的是期待和好奇。

  雖然他貴為皇子,一路上當然都是最輕鬆的。但山高路遠,他竟沒有埋怨苦累。

  楊博不由得心頭一動:歷代皇子之中,像他這樣在這樣的年紀就能行萬里路的,當真不曾聽聞。

  陛下對他,絕對是有一番期待在。

  楊一清的靈柩已經入了滇境,雲南布政使司的左布政使已經在忙碌起來,雲南總督伍文定卻拜訪到了黔國公府。

  如今的黔國公是沐紹勳,他恰好是在正德十六年新皇登基前的二月襲封的爵位。襲封那年,他才虛歲十八。

  沐家從大明開國起就世鎮雲南,可以說是大明唯一掌握實際領土權力的勳臣。但開國已經百餘年,世事變遷,沐紹勳對於伍文定的來訪心頭犯怵。

  尤其是在皇長子即將到昆明的這個時刻。

  “邵督臺是為欽使一事而來嗎?皇長子殿下要暫居我黔國公府,我已經安排妥當了。”

  伍文定坐在那心事重重地說道:“楊公歸葬,諸事藩司衙門那邊已經安排妥當。我來拜會國公,為的卻不是此事。”

  沐紹勳心頭暗歎:來了。

  “若是有其他軍務事,何不會同都司、鎮守太監一同商議?”

  伍文定看了看他,隨後道:“黔國公西南一柱,陛下素來信重,何以謹慎至此?”

  沐紹勳聞言苦笑:“邵督臺,這也是規矩。”

  一開始的沐英在雲南手握軍政大權,節制文武官員。但他相當自覺,不僅主動請求質子,還請求派遣藩王鎮守。

  雲南也確實封過幾個藩王,但是永樂年間之後,又變了個法子。派了鎮守太監之後,又與設置的三司一同對黔國公府加以限制。

  雲南的第一任鎮守太監,那是上管軍、下管民。朱瞻基一登基,就給他爹派的這首任雲南鎮守太監下了詔書,明確他的權限:朕初即位,慮遠方軍民或有未安,爾內臣朝夕侍左右者當副委託,務令軍民安生樂業。幾所行事,必與總兵官黔國公及三司計議施行,仍具奏聞,遇有警備則相機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