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官學

    其次便是鄭學現在是天下顯學,鄭氏門徒超過萬人,遍佈天下,他們或在朝廷為官,或任博士,或從事著述,或於民間收徒講學,共同傳授鄭氏經注經,學界幾乎成了鄭學的一統天下。

    魏蜀吳三國都有大量鄭學門人,魏國有王基、孫炎、馬昭、張融等,蜀國有許慈、姜維,而吳國則有薛綜、徐整等人,這些人有不少都出現在後世的三國遊戲中,由此可見鄭學之盛。

    如果不是司馬晉立國之後,王朗王司徒的兒子王肅,自己搞出來一個王學,然後作為王肅外孫的司馬炎一力推廣王學打壓鄭學,鄭學將會繼續作為顯學推廣下去。

    但現在王學連個影子都沒有,王朗也生不出孫女送到劉耷後宮之中,劉耷選擇鄭學作為官學,幾乎是毫無疑問的事情。

    至於簡傑其人,過去十幾年時間裡,他為劉耷的江山可謂是操碎了心,東奔西走,那裡有什麼時間去學什麼經學。

    之前諸葛村夫曾經寫信說起這事,可嘆簡傑之前連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這兩大門派的區別都一知半解,哪裡能提出什麼可行的意見。不過劉耷集團中孫乾可是鄭學門人,看著孫乾如此一個謙謙君子,簡傑自然選擇支持鄭學。

    這段時間劉耷多少流露出一些以鄭學為官學的想法,簡傑這才突擊惡補了一些,結果更加支持起鄭學來。

    原因無他,鄭學是在古文經學的基礎上,兼採今文經學之長,融會為一,最大的一個特點便是兼容幷包。

    自從大漢建立以來,經學就是一個小姑娘,任憑各路學者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打扮,這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流派。

    簡傑也想往這裡面添加一些自己的東西,選擇一個兼容幷包的鄭學,自然融合起來比較容易,換上一個比較排外的流派,簡傑往裡面加東西都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