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21章 英國公——李勣

    夏州都督喬師望、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大破薛延陀多彌可汗,薛延陀內部發生動亂,多彌可汗隨後遭回紇等部攻敗。李世民也趁機派軍進擊薛延陀,薛延陀諸部大驚,騷亂不已。多彌可汗逃奔阿史德時健部落,後被回紇攻殺。薛延陀餘眾七萬餘口向西潰逃,擁立真珠可汗之侄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伊特勿失遣使上書朝廷,請求在鬱督軍山北麓保聚駐牧,李世民派李勣與兵部尚書崔敦禮前往安撫。李勣抵達鬱督軍山後,薛延陀部落首領梯真達官率部下投降,咄摩支往南逃竄到荒谷,李勣派通事舍人蕭嗣業招慰其部屬,咄摩支隨即投降,被送至長安。此時,薛延陀殘部仍搖擺不定,李勣縱兵追擊,前後斬首五千餘級,俘獲男女三萬餘人。

    李世民臥病,對李治說:“你對李勣沒有什麼恩惠,朕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朕死後,你應當授給他僕射之職,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為你盡死力。”於是,派李勣出任疊州都督。李治即位當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著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命李勣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冊拜為尚書左僕射。

    李勣上表請求免除自己僕射的職務,李治還是命他以開府儀同三司之職執掌政事。李勣被冊拜為司空,李治命令為他畫像,還親自為畫像作序,李治又下詔,特許李勣乘小馬出入三省,每日由一名小官奉命迎送。

    李治欲廢王皇后,立昭儀武氏為皇后,怕朝中大臣反對,於是召李勣與長孫無忌、于志寧、褚遂良等顧命大臣前往商議,李勣稱病不到,而褚遂良堅決反對“廢王立武”。事後,李治暗中詢問李勣說:“朕打算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固執己見,以為不可。褚遂良是顧命大臣,這件事應該怎麼辦呢?”李勣回答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更問外人!”李治自此堅定了“廢王立武”的決心,而李勣也因此得到了李治和武皇后的信任。

    李勣跟從李治到東都洛陽,在路上得病,李治親**問。李治東封泰山,封李勣為封禪大使,隨駕前行,途中在滑州住宿,李勣的姐姐很早守寡,住在李勣的舊宅,武皇后親臨她的住所慰問,賜其衣服,封她為東平郡君,李勣又墜馬傷腳,李治親自下問,把自己乘坐的馬賜給他。

    淵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繼掌國事,泉男生的兄弟泉男建、泉男產趁機發難,驅逐泉男生,泉男生投奔唐朝,懇求唐朝發兵相助。李治先遣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以泉男生之子泉獻誠為鄉導,一同進討高句麗。李治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司列少常伯郝處俊擔任副手,龐同善、契苾何力等一併受李勣調遣。

    李勣首先攻拔為“高麗西邊要害”的新城,並趁勢揮軍進擊,連陷十六座城。泉男建派兵襲擊尚在新城的龐同善、高侃,被左武衛將軍薛仁貴擊敗,高侃進軍至金山,交戰不利,高麗趁勝進攻,薛仁貴引兵迎擊,大破高麗軍,斬首五萬餘級,攻陷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會師。

    薛仁貴攻陷高麗重鎮扶余城,扶余川等四十餘城陸續投降,泉男建又派兵五萬救援扶余城,與李勣在薛賀水遭遇。李勣合軍交戰,大敗高麗軍,斬獲三萬餘人,乘勝攻取大行城,與唐軍各部會合。李勣率唐軍進至鴨綠柵,奮力擊破高麗軍,追擊二百里,攻陷辰夷城,高麗各城都驚駭不安,許多人離城逃走,前來向唐朝投降的人絡繹不絕。契苾何力率先抵達平壤城下,李勣隨即領兵來到,對平壤形成合圍之勢。

    經過一個多月等戰鬥,高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等人持白幡投降,李勣以禮相待,而泉男建仍閉門抵抗。不久後,僧人信誠開門接納唐軍,李勣趁勢進攻,一舉攻陷平壤,擒獲泉男建。至此,高麗滅亡,此戰,唐朝共獲五部、一百七十六座城、六十九萬七千戶口,將其劃分九個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設安東都護府統管高麗舊地。

    李勣凱旋而歸後,李治讓李勣先將高藏和泉男建等人先在昭陵舉行獻俘儀式。獻俘禮儀結束後,李勣“具軍容,奏凱歌”,整軍入京,在太廟再次舉行獻俘儀式。李治親臨含元殿,舉行受俘儀式,李治在南郊祭天,以宣告平定高麗,李勣擔任亞獻。

    李勣被加授為太子太師,增賜封邑連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戶。這一年,李勣臥病,李治封李勣的弟弟、晉州刺史李弼為司衛正卿,讓他能夠在京城照看兄長的病。李勣病逝,享年七十六歲,李治聞訊後為之悲哭,下令輟朝七日,冊贈李勣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賜諡號“貞武”,又賜給棺木,允其陪葬於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楊日方監護喪事。

    到下葬當日,李治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宮樓為他送葬,望著靈車痛哭,太子李弘跟隨李治送葬,悲痛到極點,使隨從都深受感動。李治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所築的墳依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以此表彰李勣擊敗突厥、薛延陀的功勞。

    李勣之孫李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武則天於是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將其掘墓砍棺,恢復本姓徐氏。李勣與開府儀同三司張行成、揚州大都督許敬宗、尚書右僕射馬週一同配享唐高宗廟廷。唐中宗李顯復位,下詔恢復李勣的官爵,並重新為他起墳改葬。

    李勣成為武成王廟中配享的十位歷代名將之一,同時代被列入“武廟十哲”的只有衛國公李靖一人而已。唐德宗評定前代功臣,李勣等二十四人被定為第一等,朝廷敕:“國初以來將相功臣。名跡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為二等”,經過評定,李勣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