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322章 永徽臣將——玄奘 房遺直 房遺愛等

    玄奘,通稱三藏法師,佛教學者,旅行家,翻譯家,佛教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俗姓陳,名諱,洛州緱氏人。從長安出發赴天竺遊學,回到長安,帶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隨即開始翻譯工作,共譯出佛經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並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成為一部寶貴的歷史文獻。玄奘生前,本欲再翻《大寶積經》,以病未成,高宗聞其罹病,遣御醫急赴,未至已卒。高宗為之廢朝數日,前後五下敕書經營喪事,斂以金棺銀槨。葬日,長安及各州五百里內送者百餘萬人,以繪採三千匹,結成涅槃、與以載柩,是日宿於墓所者三萬餘人,後劉軻復為撰碑,稱“自大教東流,翻譯之盛未有如法師者”。

    房遺直,房玄齡的嫡長子,嗣父親梁國公的爵位,為禮部尚書、汴州刺史。弟弟房遺愛,娶唐太宗女高陽公主,公主驕橫,密謀廢黜房遺直而奪其封爵,誣告房遺直對她無禮。唐高宗令長孫無忌審理此事,查出了高陽公主與房遺愛謀反的情況,房遺愛伏誅,高陽公主賜自盡,諸子流放到嶺表。房遺直以父親的功勞特赦,除名為庶人,停止房玄齡的配享。

    房遺愛,名俊,字遺愛,齊州臨淄人,唐朝時期駙馬,中書令房玄齡第二子。誕率無學,頗有武力,門蔭入仕,授右衛中郎將,交好魏王李泰。迎娶高陽公主,寵愛冠於諸婿,歷任太府卿、散騎常侍,累遷右衛將軍,跟隨太宗征伐高句麗。唐高宗時,出任房州刺史,參與謀反,坐罪賜死。

    李震,本姓徐氏,字景陽,曹州離狐縣人,唐朝大臣,司空英國公李勣長子。門蔭入仕,歷任澤州、趙州、梓州刺史。

    韋季方,太子洗馬,洛陽人李奉節告韋季方、監察御史李巢結為朋黨,唐高宗命許敬宗與辛茂將審理。許敬宗審問急迫,季方自殺,沒有死,許敬宗誣陷韋季方與長孫無忌構陷忠臣近戚,使權力歸於無忌,伺機謀反,所以自殺。許敬宗對唐高宗說:“季方承認與無忌同反,韓瑗曾經對無忌說:‘柳奭、褚遂良勸公立梁王李忠為太子,今梁王既廢,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於外。’自此無忌恐懼,後見長孫祥貶出,韓瑗得罪,日夜與韋季方等謀反。”因此,唐高宗將長孫無忌貶官賜死。

    李巢,唐魏州昌樂人,少豪俊,善騎射。初為督察御史,與李義府一起,審理柳、韓瑗案,後因忤旨,由殿中上書貶龍編主薄。

    楊續,字希道,弘農華陰人,隋唐時期大臣,觀德王楊雄之子。隋煬帝即位後,遷通事舍人、襄國掾,授朝散大夫,隨軍攻打遼東,參與平定楊玄感反叛,授朝請大夫、散騎常侍。隋煬帝遇害江都後,投靠越王楊侗,授禮部侍郎。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後,引入王府屬官,授郿縣令,封弘農縣開國男,歷任秦州司馬、尚輦奉御、尚衣奉御、荊州司馬,遷鄆州刺史、都水使者。

    楊收,字藏之,同州馮翊縣人,唐朝時期宰相,蘇州參軍楊遺直之子。出任弘農楊氏,聰明好學,精通禮儀。進士及第,起家校書郎、淮南節度推官,遷監察御史。得到宰相裴休推薦,授太常博士,遇到母喪去職。起為淮南觀察支使,累遷吏部員外郎等,得到宰相令狐綯推薦,授翰林學士、中書舍人,遷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交結左軍中尉楊玄價。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成為宰相。建議設立鎮南軍,打退入侵交州的南詔軍隊,授右僕射、太清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晉陽縣開國男,得罪宦官集團,出任宣歙觀察使。受到升任宰相的駙馬韋保衡打壓,再貶端州司馬,長流驩州,坐罪賜死。唐僖宗即位,得以平反昭雪,復原官爵,追贈右僕射。

    楊弘武,本名楊武,字弘武,弘農華陰人,唐朝時期大臣。隋尚書令楊素從子、蒼山公楊嶽之子。謙慎自守,門蔭入仕,起家左千牛備身、蒼山公,輔佐太子李建成。貞觀年間,不得重用。唐高宗李治即位,遷吏部郎中、太子中舍人,出任荊州司馬,參加泰山封禪,遷兵部侍郎,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剛正不阿,政事清簡。

    令狐德芬,歷史學家,宜州華原人,唐朝史學家。祖父令狐整為北周大將軍,父親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德棻唐高祖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遷起居舍人、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弘文館、崇賢館學士等職。唐初奏請重修梁、陳、北齊、北周及隋朝正史,被採納。八十高齡,加金紫光祿大夫,卒於家,曾主編《周書》。

    許圉師,安州安陸人人,許紹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進士出身,博學多才,累遷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以修實錄功封平恩縣男,賜物三百段,遷為左相。其子許自然因獵射殺人,圉師隱而不奏,為李義府所擠,許敬宗乘機奏說:“人臣如此,罪不容誅。”下獄,次年三月,貶官虔州刺史,後貶為相州刺史。刑部尚書楊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許圉師在相州時,政存寬惠,嘗有官吏犯贓事露,許圉師不令推究,但賜《清白詩》以激之,犯者愧懼,遂改節為廉士,其寬厚如此。離開相州後,當地百姓立碑紀念之。上元中,再遷戶部尚書。儀鳳四年卒,贈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諡曰“簡”,並陪葬乾陵。

    姜恪,唐朝時期秦州上邽人,姜維後裔,祖父姜遠曾為秦州剌史,父姜寶誼為左武衛大將軍。姜恪因戰功升為左相,閻立本因善繪事而為右相,時人評論說:“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柴令武,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其妻為巴陵公主,連續擔任過太僕少卿、衛州刺史、封襄陽郡公。與高陽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高宗下令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朝廷派使者捉拿他,柴令武走到華陰,自殺死去,屍體仍然被砍,巴陵公主被賜死。

    徐齊聃,字希道,湖州長城人,父孝德,八歲能文,太宗召試,賜所佩金削刀。永徽初,召為沛王侍讀,再遷司議郎,皆不就,累進西臺舍人。上疏極諫,得罪武后,流放嶺南,卒,贈泗州刺史,睿宗朝贈禮部尚書。

    孔志約,經學家孔穎達之子、孔子的第32世孫,唐代醫學家兼官吏,嘗任禮部郎中兼太子洗馬、弘文館大學士之職。奉敕與蘇敬等人共同修纂《新修本草》,孔氏為本書寫序,尚著有《本草音義》二十卷,未見行世。

    陸敦信,蘇州吳縣人,唐朝宰相,太子中允陸德明的兒子,憑藉門蔭入仕,精通儒學。唐高宗時期,歷任散騎常侍、門下侍郎、檢校右相、國子祭酒,冊封嘉興縣公,卒於任上,獲贈原慶會三州刺史。

    裴宣機,河東聞喜人,隋末唐初政治家裴矩之子,唐高宗時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左中護。

    韋琨,字玄理,京兆杜陵人,唐朝時期大臣,陵州刺史韋津之子,門蔭入仕,歷任郡縣。參與編纂《永徽五禮》,累遷戶部侍郎、檢校太子詹事,冊封武陽郡侯,卒於任上,諡號為貞。

    於榮德,本姓萬紐於氏,字知節,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時期大臣,榮州刺史於文雅的兒子。初以門蔭,授右衛府勳衛,調補巴州錄事參軍,歷任秦州清水縣令、濮州濮陽縣令、沁州沁源縣令。

    崔行功,字勣,恆州井陘縣人,唐朝時期文學家、醫學家、藏書家,長安令崔綜之子。聰穎好學,深知醫術,迎娶中書侍郎唐儉之女,入為通事舍人、司文郎中,累遷秘書少監,跟隨秘書監魏徵編寫《四部群書》和《文思博要》,支持宰相房玄齡等修撰《晉書》。唐高宗即位後,崔行功授蘭臺侍郎,累轉吏部郎中。

    柴令武,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其妻為巴陵公主,連續擔任過太僕少卿、衛州刺史、封襄陽郡公。與高陽公主及房遺愛謀反,高宗下令將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斬首。朝廷派使者捉拿他,柴令武走到華陰,自殺死去,屍體仍然被砍,巴陵公主被賜死。

    柴哲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曾任第三任安西都護,歷右屯營將軍,襲爵譙國公,坐弟令武謀反,徙嶺南,起為交州都督,卒官,曾任第三任安西都護。

    段瓚,齊州臨淄人,唐朝開國名將、褒國公段志玄之子,承襲其父褒國公的爵位,武則天時,官至左屯衛大將軍。死後其子段懷簡襲爵,官至太子詹事。

    張大安,唐魏州繁水人,唐朝名臣張公謹之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受到章懷太子倚重,罷相,貶為普州刺史,終於橫州司馬任上。

    張大素,魏州繁水人,歷東臺舍人,兼修國史,卒於懷州長史。

    蕭銳,蕭瑀長子,母獨孤氏,尚唐太宗長女襄城公主,襲父爵為宋公。沉毅有大量,善隸書,性蘊慈仁,唐太宗將徵高句麗,命蕭銳運河南諸州糧入海,根據唐儉碑,蕭銳卒於顯慶元年後。

    李安仁,新昌縣公李綱孫,觀州蓚人也,太子左庶子。屬太子被廢,歸於陳邸,宮僚皆逃散,無敢辭送者,安仁獨涕泣拜辭而去,朝野義之,後卒於恆州刺史。

    宇文節,京兆萬年人,鮮卑族,唐朝時期大臣,宰相宇文融祖父。貞觀年間,擔任尚書右丞;唐高宗繼位,拜黃門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遷侍中,成為宰相。捲入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謀反,流放桂州,死在流放地。

    長孫無傲,字義莊,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外戚大臣,幽州都督長孫敞的兒子,文德皇后的堂兄。門蔭入仕,累遷邢州刺史。

    杜楚客,字山賓,京兆杜陵人,唐朝時期大臣,右僕射杜如晦弟弟。少崇奇節,頗有才名,起家給事中,擢左衛中郎將,出任蒲瀛二州刺史,入為魏王府長史,遷工部尚書,支持魏王李泰奪嫡行為,貶為虔化縣令,卒於安固縣令任上,時年六十八。

    高審行,申國公高儉之子,初為戶部侍郎,後被貶渝州刺史。

    高履行,本名高文敏,字履行,渤海郡蓨縣人,唐朝外戚大臣,太尉申國公高士廉長子。門蔭入仕,起家秦王千牛備身。貞觀初年,歷任祠部郎中,遷滑州刺史,迎娶東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戶部侍郎、衛尉卿,襲爵申國公;唐高宗即位,歷任戶部尚書、太子詹事、檢校太常卿、益州長史。洪州都督,卒於永州刺史任上。

    虞昶,虞世南之子,字景明,號子艇,會稽餘姚人。工書法,曾任寫經使,專監督唐朝宮廷佛經的錄著抄寫,為武則天任命,歷將作少匠,官至太中大夫、工部侍郎,封永興縣開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