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夏半生 作品

第429章 統領文壇——張說

    張說,字道濟,一字說之,范陽方城人,唐朝宰相,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西晉司空張華後裔。早年參加制科考試,策論為天下第一,歷任太子校書郎、左補闕、右史、內供奉、鳳閣舍人,參與編修《三教珠英》。不肯誣陷魏元忠,流放欽州,神龍革命後,返回朝中,任兵部員外郎,累遷工兵二部侍郎、中書侍郎,加任弘文館學士。拜相後,不肯黨附太平公主,貶為尚書左丞,拜中書令,冊封燕國公。姚崇拜相後,出任相州刺史,遷嶽州刺史,在宰相蘇頲進言下,改任荊州長史,轉幷州長史、天兵軍大使時,安撫同羅、拔曳固等部,討平突厥叛將康待賓,拜兵部尚書。討平康願子叛亂,建議裁撤鎮軍,整頓府兵,出任中書令,加集賢院大學士,倡議唐玄宗封禪泰山,進封右丞相。脾氣暴躁,生性貪財,遭到彈劾,罷官致仕,起為右丞相,累遷左丞相。病逝時年六十四歲,獲贈太師,諡號文貞,前後三次為相,執掌文壇三十年,成為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

    張說,早年曾參加朝廷舉行的賢良方正科考試,應詔策論被評為第一,但因武則天認為“近古以來未有甲科”,乃屈居乙等,被授為太子校書郎,又升任左補闕。後來,在王孝傑軍中擔任節度管記,隨其征討契丹。武則天命男寵張昌宗主持編修《三教珠英》,並援引一大批當世知名的“文學之士”參與修撰,張說與李嶠、徐堅、宋之問、崔湜等都在其中,張昌宗平時只是高談闊論,賦詩聚會,修撰工作以張說與徐堅出力最多。《三教珠英》修撰完成,張說以修書之功升任右史、內供奉,負責考功、貢舉等事務。

    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多次遭到宰相魏元忠的彈劾,因而懷恨在心,遂構陷魏元忠私議“太后老矣,不若挾太子為久長”,稱其有謀反之意。武則天命將魏元忠下獄,並決定次日讓張氏兄弟與魏元忠在朝堂上當面對質,張說當時正擔任鳳閣舍人。張昌宗私下對張說威逼利誘,讓他指證魏元忠謀反,張說只得應允。

    武則天次日召集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及一眾宰相,共聽張昌宗和魏元忠對證,但始終無法判定魏元忠有罪,張昌宗便請武則天召張說上殿作證。當時,鳳閣舍人宋璟、殿中侍御史張廷珪、左史劉知幾皆在殿外等候,紛紛以正言規勸張說。張說遂拿定主意,進殿後對武則天直稱是張昌宗逼其作偽證,張昌宗氣急敗壞,反口又稱張說是魏元忠的同謀。

    武則天追問詳情,張昌宗道:“伊尹流放商王太甲,周公代成王攝政。張說卻稱魏元忠是當代伊周,這不是想謀反又是什麼?”張說辯解道:“張氏兄弟鄙陋無知,哪裡知道伊周的德行。伊周乃是古之賢臣,備受欽仰,陛下任用宰相,不讓他們效法伊周,那要效法誰呢?我豈不知附和張昌宗會得到好處嗎?但我怕日後魏元忠的冤魂向我索命,故不敢昧心誣陷。”

    武則天反認為張說是“反覆小人”,將他和魏元忠一同下獄,過了幾天再次詢問張說,張說仍堅稱魏元忠無罪,武則天大怒,命宰相與河內王武懿宗共同審理此案,但張說始終不肯誣陷魏元忠。當時,朝議洶洶,紛紛請求開釋魏元忠、張說,武則天最終罷免了魏元忠的宰相之職,將他貶為高要縣尉,而張說則以“忤旨”,被流放到嶺南的欽州。

    張氏兄弟在神龍政變中被殺,武則天亦被迫退位,太子李顯復位,史稱唐中宗。張說被從嶺南召回朝中,擔任兵部員外郎,後累升至工部侍郎。因母親去世,離職守孝,但喪期未滿,李顯便欲起復他為黃門侍郎。當時禮教衰薄,時人大都以能在喪期中被起復為榮耀,張說卻堅守禮制,多番上表推辭,言語懇切,頗受有識之士的稱讚。他服喪期滿,復任工部侍郎,不久又改任兵部侍郎,加弘文館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