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禪師 作品

217 “東區”的威尼斯人

    農業層面的人身依附關係,王角在殺龍港,也是見識過的。

    在山北的水稻種植區,大農場主或者說大地主,他們手中的土地,是要租出去的。

    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或者說下意識的反應,便會認為,租用大地主手中耕地的人,應該就是貧農、僱農。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

    大地主、大農場手中的耕地,其實主要租給富農。

    富農在殺龍港轄內的市鎮之中,一般是有住房的,租用大地主的富餘耕地,是他們的工作、事業、生意。

    然後維繫著大農場主、多個富農之間的紐帶,一般都是姻親家族關係。

    五服,這樣的傳統家族遠近親疏的名詞,就是重點。

    也就是說,能夠租用大地主大農場手中土地的人,跟大地主大農場主本身,並沒有出五服。

    而數量最廣大,生活最艱辛的貧農、僱農,往往就是租用一些“下田”,他們要付出很多的勞力,才能改造土地。

    比如說開挖溝渠,方便灌溉和排澇,篩選土地中的石頭,讓土壤更鬆軟,等等等等。

    在這個基礎之上,糧食年收益中的一半,基本就是“租子”。

    或許名稱上不叫“租子”,但換個面目,也就行了。

    比如農具借用費、租賃費;糧種錢、稻種贖買錢;收割錢、轉運費……

    全部打包起來,一畝地的早稻產量如果有二百斤的話,一百六十斤是要出去的。

    倘若在提供一部分鳥糞、蝙蝠糞,這就是最上等的“化肥”,又是另外要給一筆“採香錢”。

    這個“香”,指的就是鳥糞礦粉碎料以及溶洞中的蝙蝠糞。

    到了這個地步,只要租用的土地足夠,還是能完成積累的。

    貧農熬一熬,一代人過去,總能剩個仨瓜倆棗下來,子孫也能延續一下。

    唯有那些僱農,其實是半點自有耕地都沒有的。

    他們不怕種地,最怕沒得種。

    這個沒得種,指的是富農、中農不再僱傭他們種地。

    一旦市鎮中的富農,缺少個端茶倒水、洗衣疊被、牽馬趕車的,便會使個法子,讓人不再租地出去。

    當僱農沒了生計,就不得不轉向城鎮,因為人要生存,殺龍港這樣的港口城市,城鎮地區哪怕挑揀點剩飯剩菜,好歹是能活下去不是?

    到了這個地步,人跟畜生是沒有區別的。

    而皇唐天朝的律令,蓄奴就是個大坑,倘若被有心人發現,而這個有心人剛好又有一點點實力,那麼富農、中農的一代、三代財富,一夜之間被奪走,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所以,既不能光明正大蓄奴,又想要獲得廉價的勞力服務,倒逼這些僱農甚至是小農中的一部分,進入城鎮,這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王角在殺龍港,其實也見識過貧民窟的,那些個“東風氏”的眷村,大抵上,便是貧民窟的雛形。

    只不過因為殺龍港的高速發展,哪怕有些藏汙納垢,但總算還是有些奔頭,穿越前從媒體上看到的國外貧民窟,並沒有出現在殺龍港。

    但是在這個貞觀紀元的廣州城,王角可以確信,那個什麼“東區”,便是個貧民窟也似的玩意兒。

    而且延續的時代久遠,要一直追溯到那一把還帶著點苦味的灰糖時期。

    兩百多年前,就誕生了貧民窟。

    徵稅衙門賓館內的地方誌地方風物等等書籍,其實講了不少東西,很多都是王角在殺龍港怎麼想都想不到的。

    也沒看過,因為無從問起。

    有些事物本來就是要先看過之後,才能產生疑惑,那麼王角才能有針對性的去問錢老漢這個“人形移動硬盤”。

    看都沒看過,又如何去產生疑問呢。

    “臥槽,居然還有這樣的操作?”

    在地方風物這本書中,王角發現了一個極為驚人的故事,那就是“廣交會”成立之後,早期還是僱傭“東區”人的,但是伴隨著蒸汽機的推廣,“東區”的人就逐漸退出了“廣交會”成員們的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