灃水森 作品

第311章 新世界計劃

    實施,劉翰洋團隊為此而研製的播撒式自主機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均在無人參與的情況下展開了施工作業。

    數以千計的播撒式自主機器人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開始施工,它們就像播撒種子一樣將紅壤一層又一層地鋪陳在沙漠上。

    50釐米的高度設定,絲毫不差。

    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也不管晴天還是雨天,近3百萬平方公里的沙漠上,它們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永無疲倦...

    如果身處地球的高空軌道,只要目視地球就能看到它們那規模龐大的作業現場。

    白天,氣勢如虹,規模空前。

    夜晚,亮光璀璨,浩繁如垠。

    數以千計的播撒式自主機器人儼然就是一排排變幻莫測的魔術師,在眨眼的功夫就將沙漠變化成了一個充滿生機的磚紅色的世界。

    歷時近1個月的鋪陳紅壤的工程結束了,東經120度到東經135度的廣闊範圍內,原本一望無垠的沙漠被漫無邊際的紅壤所取代。

    原本乾涸酷烈、毫無生機的地帶即將變成一片豐沛溼潤、生機盎然的膏腴之地。

    這片區域的地表構成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之前的一片平原變成了平原為主、丘壑和山體綿延的富饒之地。

    其地表將在人類的改造下繼續改變。

    為了改變這片廣袤區域的氣候類型,早在土壤戰爭開打之前,人類就已經對該區域的氣候先行進行了改造。

    向對流層發射三臺裝備有可控核聚變引擎的超級鼓風機,就是其中之一。

    這三臺超級鼓風機每一臺的直徑約為300米,在冬夏兩季分別位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上空,依託其強大功率將所形成的西北季風和東南季風源源不斷地吹到三處大沙漠的腹地。

    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季風所攜帶的、充足的水汽向三處沙漠地帶輸送了大量的暖溼氣流,形成了豐沛的降雨。

    整個調節過程是通過電腦完成的,但也可以在人工干預下,通過調節水汽的輸送量,從而調整降雨的強度。

    降雨的精確調節,直接影響著局部的氣候特徵和溫度。

    在三臺超級鼓風機投入使用後,經過不斷的測試和修正,大沙沙漠以南至維多利亞大沙漠以北的區域由熱帶沙漠氣候逐步向熱帶草原和熱帶季風氣候轉變。

    大沙沙漠的北部和維多利亞大沙漠的南部逐步由熱帶草原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溼潤氣候轉變。

    但氣候的徹底改變需要相應的地表植物,構成一個閉合的可持續生態鏈,才能最終形成相應的氣候特徵和生態圈。

    例如,在熱帶雨林氣候帶應種植相應的闊葉植物、板根植物等等,在熱帶季風氣候種植相應的丘陵低山季風常綠闊葉林、中山山地季風常綠闊葉林等等。

    正是基於上述因素,在劉翰洋的領導下,環境署和科學與技術署協同相應的職能部門,開啟了一場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空前的植樹造林工程。

    植樹造林工程不僅僅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例如我們常見的喬木和灌木,還有大量的菌類植物和地衣植物。

    除了行動不便、體質虛弱和未滿12歲的少年兒童等人員外,大部分人參與了這場浩大的植樹工程,植樹的人次突破了30億。

    但人類只是這場浩大工程的輔助而已,全自動植樹機器人才是主力軍。

    一時間,整個造林區形成了植樹機器人為主力、人類為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