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善官 作品

第958章 鐵骨豬

    西洋菜後來遍佈大江南北離不開黃生的功勞,這東西似乎很適應在華夏的生存環境,北至長白山南到珠三角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有些地區甚至都不用人為種植就能生長得遍佈河涌,生命力算得上頑強。

    大災變後自然也少不了它們的身影,開著白色的小花一簇簇的在山澗旁就有很多。

    摘了些西洋菜洗好,林愁又從房簷上拿了只臘鴨下來。

    “鮮陳腎”指得並不是豬的腎,而是鮮鴨腎和臘鴨腎,這點非常重要。

    西洋菜鮮陳腎老火豬骨湯名字雖長,做法還是比較簡單的,除了名字中的主要材料之外,主要搭配海底椰和南杏仁。

    杏仁分南北,北杏仁苦而有小毒,多藥用,南杏仁甜,潤肺止咳,才是煲湯用的。

    “沒有海底椰啊,下次看來要摘些備著。”

    大災變前據說隨便找一家粵菜館都會有這道西洋菜鮮陳腎老火豬骨湯,只不過配料會有些許不同,用海底椰和杏仁都可以,有些加了羅漢果的湯就會偏甜些...

    無論配料如何變化,西洋菜和鮮陳腎、豬骨總在一起,是牢不可破的鐵三角。

    林愁對燉豬骨湯有些特別的想法兒,先用稻草火把剔出來的鐵骨豬脊骨、棒骨稍稍炙烤片刻,看到骨頭上特意留下的部分豬肉開始沁油就從火上移開,放進鍋裡中汆個水去除血沫雜質。

    汆過水的豬骨再下到紫砂鍋裡燉著——林愁選擇用紫砂鍋不是因為豬骨,而是鴨腎。

    老鴨最配紫砂鍋,比如國宴罐燜三寶鴨就要求非紫砂鍋不可。

    狗嗶系統的破盤子破碗就跟不鏽鋼盆換的似的,錢也不要積分也不要林愁憑啥不奢侈點?

    必須紫砂鍋啊!還必須是上了年紀的紫砂鍋!

    西洋菜很鮮,它是蔬菜但味道卻重。

    別看鐵骨豬的骨頭燉出的湯香氣四溢濃郁鮮美,這會兒要是把西洋菜下鍋,分分鐘搶光豬骨的原味給你看。

    湯放在那裡燉著,林愁著手料理起豬肉和香料來。

    先將兩大片五花腩用炒好的青鹽花椒、蔥薑蒜和白酒碼味,放進冰風箱醃漬,36個小時整是恰好入味完全的基本時間。

    然後就是最常用的十三味香料(十三香),外加黑醬油、白酒、麵醬、醪糟、鹽、糖、蔥薑蒜、梔子、陳皮、蓽茇等等常見香料——

    唔,林愁此時已經感覺到了資源的匱乏,他缺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他並沒有安息香、蟲草、羯布羅香這樣的珍貴儲備,只能等待日後再做改善。

    那些大災變前動輒數十位中草藥香料說起來其實並不聳人聽聞,要知道光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香料就有多達三十幾種,而其中絕大多數都可以叫做中草藥。

    大家都懂,什麼祖傳啊、秘方啊都在洋洋灑灑幾十種裡頭,不過重要的不是它們的名稱,而是配比的數字。

    將這些香料除卻麵醬和黑醬油之外通通混合攪拌,然後一股腦倒進加了牛肉牛骨以及鐵骨豬肉的燉鍋裡。

    加水,久燉熟爛,直到鍋裡的湯汁黏勺掛糊再盛出涼透。

    涼透的一大盆漿糊加入白酒、少許糖、麵醬、黑醬油,猛攪上勁兒。

    之後出來的這一大盆黑乎乎的玩意就是林愁所要用到的終極醬料,揮動大刷子,直接在醃漬好的兩片五花腩上面刷上厚厚一層。

    塗了醬料的五花腩在陰涼通風處掛起,嗯,不出意外的還是要用到冰風箱。

    晾曬不以時間為週期,而是每次醬料表面乾透就再刷上一層,如此反覆。

    通常刷醬料的次數是三次,講究點的,則是九次。

    整個過程並不需要柏椏煙火,要的只是歲月靜好歷久彌新。

    等林愁再次開啟冰風箱的那一瞬間,冰風箱裡的兩片五花腩就會被賦予全新的稱呼。

    ——太白醬肉。

    一道富有傳奇色彩的江油古菜。

    林愁一邊仔細的洗著手一邊琢磨,

    “主食啊,做個什麼才能完美收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