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善官 作品

第一千零三章 八珍炒飯未補全版(下)

    一般來說,炒飯所用的油有兩種,豬油增香菜油增色。

    就比如蛋炒飯吧,用菜籽油才能炒出那種金黃耀眼的燦爛顏色。

    但是等林愁拿出第三種油的時候,吳恪就有點受不鳥了,

    “愁哥啊,您這是準備油泡飯麼”

    林愁嘁了聲。

    第三種油是剛剛烤榛雞的時候收集的,不多,超不過半兩。

    這些橙黃的雞油有少許的燒烤味,氣味發散,再加上雞油本身的清鮮香氣,可以想象的是不只是用來炒飯,恐怕隨便炒點青菜味道都不會差。

    倆字兒:講究。

    但是人們恐怕很難想象,八珍炒飯實際上最初並未被冠以“八珍”這樣聽起來就極其奢侈的名諱,甚至連知曉這個炒飯的人都並不多,只在華夏北方某些遺族較多的地區才有著少許名氣,但也幾乎流為街邊小吃不進大雅之堂。

    林愁拍了拍手,突然呆呆道,

    “啊咧居然忘了一樣重要的調料”

    八珍炒飯用料清淡講究,在最初出現的時代是由南方運來的淡幹海鮮和北方自採自用的山林珍品進行烹飪,但實際上它的口味是以照顧金人和滿人為主,以至於林愁自己都下意識的忽略了某些重要的調味。

    八珍炒飯其實是辣的!

    並且這個辣味還不是通常現代人所能接受的辣椒的辣味,它的辣味源頭是幾乎完全脫出中式廚房這個大舞臺的艾油。

    《本草綱目》記:“茱萸者,味辛而苦,土人(此處“土人”指四川湖北一帶)八月採,搗濾取汁,入石灰攪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

    是的沒錯,艾油的確由茱萸製作而成。

    《齊民要術》記:“食茱萸,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堤冢高燥之處,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裡壁上,令蔭幹,勿使煙燻,煙燻則苦而不辛也,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便宜用。”

    在中國悠悠數千載的歷史裡,茱萸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是六味中“辣”的主要來源。

    但因茱萸多為野生,採摘不易,而且處理工序較為複雜,在辣椒從美洲傳入華夏逐漸由觀賞性植物演變到用為調味品後,茱萸才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茱萸的香味十分特殊,辛香濃烈,無論是葉片還是果實都可用作調味。

    這東西也被叫做紅刺(蔥),枝幹分佈瘤乳狀尖刺,連鳥兒也不敢在上面棲息,因此有“鳥不踏”的叫法兒。

    一聽說林愁要去找茱萸做什麼哎喲還是啊喲的,吳恪就渾身不得勁直犯嘀咕上次林某某這麼說的時候,司空公子差點被山胡椒油辣得抑鬱致死,至今還沒從心理陰影中走出來呢。

    茱萸啊,聽這名字做出的辣油就肯定不是什麼溫和的主兒~

    兄弟敢問你可曾聽過一首詩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話撂這兒了,你就說你慌是不慌?就問你怕不怕?

    “如果本科沒有理解錯的話,這特麼乾脆就是古代版的當場去世啊,”吳恪思維不由自主的就放空了那麼一會兒,“山胡椒油牛逼吧,咋沒有詩是寫它的呢這麼說起來還是茱萸狠啊是個浪貨阿不其實我是想說狼火”

    紅刺蔥這東西完全算不上稀罕,明光這麼溫暖的氣候對吧,四季如三伏嗎~!

    長點山茱萸什麼的最正常不過了,在祖山裡邊什麼樹什麼草什麼灌木沒有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好麼。

    幾個人看著林愁從某株紅不啦唧滿是尖刺刺的樹上摘了葉子和青紅皆有的小果子放在木臼裡杵啊杵的,不時撒點可疑的白色粉末進去,心裡就忍不住發慌

    特麼的這就只是個炒飯而已啊,我們慌個勾b?

    一小會兒過後,林愁樂呵呵的回來,手中小碗裡盛著幾乎看不出顏色的清亮膏油,

    “聞聞,還是蠻清香的呢。”

    這是用熱風箱進行時間處理的,肯定沒有冷榨以及大量時間弄出來的艾油香味足,不過這時候用已經足夠了。

    吳恪咬著牙,艱難的說,

    “嗯,確實很香,應該很配三合湯吧”

    林愁楞了一下,狐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