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臥雪 作品

第四百五十七章 撤兵

    “太師,吳軍善水戰。我軍多北人,故依攸之見,還是徵辟江南名士,並以其為特使,勸降周瑜為上策。”荀攸當然能看出梁禎目前的困境,於是便趁著梁禎四下無人的時候,獻策道。

    梁禎大喜:“此計甚妙。”

    於是,梁禎當即找來蔡瑁,讓他推薦幾個江左名士,一來是測試一下蔡瑁是否忠心,二來是希望通過蔡瑁的介紹,多徵辟幾個治國之才。

    蔡瑁當即舉薦了三個人,一個是原劉表的部將文聘,一個也是劉表的部將呂常,另一個,則是獨步江淮,以才辯見稱的名士蔣幹。這三個人,梁禎當然有所耳聞,於是便親自修書三封,派三個使者,代自己前去拜謁這三人。

    蔡瑁等人告退後,梁禎又單獨召見郭淮。

    “伯濟,依你之見,張允此戰,是力有不遂,還是心有不遂?”張允部打了大敗仗,梁禎當然不可能裝作沒看見。但這處罰,也還是要儘量公平公正的。因此,如果張允是力有不遂,那降職數級,短期內,不再委他以大任就是。但如果是心有不遂,那就必須處死了,不然,如何讓跟戰死的將士瞑目?

    如果嚴格依據《漢軍律》,張允部的潰敗,郭淮也是有不可逃脫的責任的。但由於在大軍出發前,梁禎特意囑咐過他,不要干涉張允的任何作戰部署,因此郭淮才不僅被“摘”了出來,還能儘可能真實地將當時的情況還原。

    “依卿之言,是這荊州降軍,與我軍心有隔閡?”郭淮的回答,令梁禎很是吃驚。

    “正是,若非如此,張允部亦不會在尚未正式交手之前,便先行潰敗。”

    梁禎的拳頭,慢慢地握緊了,因為他實在是搞不明白,這幫荊州降軍,究竟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周瑜僅僅用了兩輪試探性的箭雨,就能將他們嚇得士氣全無、只會抱頭鼠竄。

    “太師,依淮之見,荊州降軍,不宜再駐水寨。”郭淮的意思是,人心未定的荊州軍,已經不能用了。因此,這直面東吳的水寨,只能交由梁禎帶來的州郡兵來駐守。

    梁禎又何嘗不是這麼想的呢,但問題是,現在他的手中,除了荊州的幾萬降軍外,就再沒有一支,能夠在水面作戰的舟師了:“江北材官,不習水戰,若是吳軍強攻,當如何是好?”

    “太師,江北材官,雖不習水戰,但仍可固守水寨。反觀這些降卒,淮不敢細想。”

    梁禎一聽,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郭淮的話,不能算是危言聳聽,因為這些荊州降軍要是真的臨陣叛逃,那對大軍造成的打擊,亦是毀滅性的。因為這烏林的地形,就已經決定了,一旦水寨被吳軍攻陷,岸上的七八萬梁軍,便是甕中之鱉。

    “這樣吧,伯濟。”梁禎在案几上攤開了輿圖,“明日,你率三千軍士,去周圍,砍一些稻草、竹子、硬木,儘快地在烏林之中,鋪出一條路來。”

    “諾!”

    郭淮走後,梁禎便籤下了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份軍令:從水寨抽調兩萬舟師到旱寨,而後從旱寨,抽調三萬材官到水寨。如此一來,前面的水寨便有兩萬荊州軍,外加三萬江北軍,共五萬將士駐守。而後面的旱寨,亦有兩萬荊州軍,外加五萬江北軍駐守。這樣一來,無論是哪個寨的荊州降軍作亂,大軍都不至於會一下子,就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