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臥雪 作品

第三百七十章 金玉之下

    有詩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這廬山中的遊客,雖極目遠眺,但卻依舊,看不得廬山真容。

    梁禎雖然試圖極力探知自己在世人眼中的真正模樣,包括但不限於與幕僚長談及動用緝事曹去收集市面言語。但他所能得到的消息,也終究會因經歷多重加工而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因為,無論是跟他長談的幕僚,還是緝事曹的長官,在將信息反饋到梁禎面前時,都會根據自己內心的想法,而對信息作出一次或多次加工,以求達取悅梁禎的目的。

    “將軍可知,這代表著什麼嗎?”

    梁禎長嘆道:“我曾經做錯過好多事,但每當有人指出,都會虛心改正。難道,這還不能讓他們滿意嗎?”

    荀彧聽罷,卻是突然發笑:“將軍此言,差矣。”

    梁禎耳朵一豎:“為何?”

    “將軍,人的命數,是有限的。故而當人到了一定歲數之後,便會開始替自己的兒孫著想。那時,誰對他們的兒孫有利,他們便會支持誰。”

    是我老了嗎?梁禎一聽,心神不禁為之一傷,為什麼。他的僚屬這麼快,就開始認為他老了?

    “更何況,將軍麾下各州人等混雜,這些人之間,難免會有爭權奪利之舉。”荀彧邊說,邊再次輕輕扇動灶頭上溢出的酒香,“這是一把雙刃劍啊,控制好了,大家為了表示自己才是對的,都會用盡全力去做好每件事。但若控制不好,便有黨同伐異之虞了。”

    聽荀彧這麼一說,梁禎似乎隱隱意識到,為什麼董昭、審配等人都甘願隱於幕後,而不出山相助了。這是因為,梁禎手底下的派系,實在太多太雜了,有涼州系,有幷州系,有黃巾系,還有胡人義從等等等等,派系之龐雜,以至於除了從梁禎起家伊始,便一路相隨的舊人外,生人赴任,已是再難有所作為。

    想到這,梁禎似乎也能理解到,為什麼漢明帝能以“明察秋毫”的形象出現,而漢章帝就只能以“長者”的模樣登場了。因為漢明帝的時候,朝堂之風尚純,雖然也有派系之爭,但並不十分激烈。

    但到了漢章帝時期,廟堂之上,各派系已是盤根錯節,相互傾軋不止,且其根莖,也已經滲透進了帝國的基石之中,再也無法連根剷除了,因此,漢章帝為了保持帝國的穩定,就只能選擇以長者的身份出現,對一大堆問題視而不見,從而維持帝國表面的平靜。

    “先生說得對,只是,禎能有此刻,靠的也全是他們。”梁禎說得不錯,因為他之所以能以一戍卒之身,而居朝官之列。靠的,也正是麾下的老兄弟們的支持,要不是這幫人一手一腳地將他越抬越高,他梁禎怕不是連宮殿的臺階都摸不到。

    “將軍若是有心,還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荀彧淡淡一笑,是啊,有王佐之才的他,又怎會出山相助一個已經無可救藥的人?

    “還請先生賜教。”梁禎登時大喜過望,給荀彧斟滿一碗剛煮好的清酒。

    “兵者,非彧所長,但吏事,彧還是略通一二。而將軍目前所缺的,正是熟悉地方的官吏。”

    這話,算是講到點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上去了,梁禎之所以費盡心思,懇求名士出山相助,所相中的,就是他們治理地方的才能。沒辦法,因為打仗的事,軍中大把不識字的武夫加以培養後,都能成為一部司馬,個別天賦異稟的,甚至還能成為一軍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