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臥雪 作品

第三百六十九章 面河而誓

    袁紹僅僅猶豫了一個彈指,便採納了田豐的意見,領著親信棄軍而去。此舉看似無情至極,但其實,也是一代梟雄的必修課,因為沒有哪個人能保證自己一世未嘗一敗,因此如何面對失敗,尤其是慘敗,就變得十分重要。

    在慘敗來臨時,有的人選擇以死殉國,以求上不負君王,下不欠僚屬。這種人,史官將其稱為“國之棟樑”;有的人選擇就此投降敵國,或是逃亡他鄉,這種人,史官往往會將最惡的言辭諸如“叛徒”“懦夫”加諸於其身;還有的人,也是選擇棄軍而逃,但他們心中,卻時刻懷抱著復仇的種子,並以此失敗,不斷地鞭策自己,直到報仇雪恨的那一日。這些人,往往便是名震青史的一代梟雄。

    其實,袁紹不僅是梟雄之姿,更是善於治兵之人,因為當他帶著田豐及少數親軍棄軍自走後,他的部署,依舊在負隅頑抗,哪怕中軍的令旗,早就不再擺動。但各圓陣的軍候、屯長,依舊有條不絮地指揮著自己的部曲,或單打獨鬥,或配合身邊的圓陣,同進同退,有的甚至化圓陣為錐陣,對梁禎軍實施反衝鋒。

    梁禎撤下了甲騎具裝,改讓鐵甲材官去磨這些個圓陣的血,因為他發現,甲騎具裝在失去速度的優勢後,衝擊這些個互相分離,但數目極多的圓陣已是十分費力。而且,傷亡也開始激增。

    “早聞袁本初知兵,今日一見,方知其用兵竟是如此厲害。”賈詡站在樓車之上,搖搖看著雖然陣型不再緊密,但依舊在有序抵抗的袁紹軍陣列,“若非我軍早與張燕,公孫瓚結盟,只怕這河北四州,都要是他袁本初的了。”

    “以本初之才,若能一心效力漢庭,至少也是一代名將。”梁禎抱著雙臂,長嘆道,“可惜了啦。”

    梁禎對袁紹的態度,在這十多年中,已經發生了數次轉折,起先是不屑,後來是因忌生恨,現在雖恨意猶存,但心中也多了幾分尊敬,故而現在每當他稱及袁紹時,都會尊敬地稱他為“袁本初”。而不像公孫瓚,袁術等人那樣,直呼其名,或是喚作“吾奴”。

    賈詡聽罷,心中不由得一酸,是啊,以袁紹之才,若肯一心效力漢庭,不說武能定國,文能安邦是肯定的。袁紹是有才之人,董卓呢?公孫瓚呢?劉表呢?劉焉呢?袁術呢?呂布呢?甚至梁禎呢?

    無可否認的是,上述諸人,身上都至起碼有著一點過人之處,若他們的心,都全是繫著漢室的,那這天下,再怎麼樣,也不會亂成像幾天這般。只惜,這些人,雖然人人都喊著“為了天漢”的口號,但心中所思,平日所行,又有哪樣是真正為了漢庭呢?

    同樣的想法,也在縈繞在有著“王佐之才”美名的荀彧心頭,只是他跟賈詡不同,他是心繫漢室的,因此他才會拒絕了董卓,在看出袁紹心中已無半點興漢之意後,決然離去,從而選擇了曹操。

    但荀彧選擇曹操,並不是因為他覺得曹操是一心為漢,而僅是因為,他看到了曹操的缺點——閹宦出身,不被士人所接納。

    是的,荀彧相中曹操的,除了曹操能賞識他外,更是因為曹操不光彩的出身,因為在他看來,閹宦之後的曹操,是絕無可能像袁紹那樣,做到天下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