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背厚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乾隆的御駕親征

    在然後順治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六四牛年,四月二十四日,清軍調集紅衣大炮轟擊揚州城,史可法血書告急,南明政權卻置若罔聞。次日揚州城破,史可法壯烈成仁。

    再然後到清康熙八年,即是一六六九年,清朝任用比利時人南懷仁設計多種大炮,有三種型號分別是:輕型大炮“神威將軍”型,中型大炮“神功將軍”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型。載入清朝官書《欽定大清會典》。

    而後解決了吳三桂,以及一干反叛的康熙覺得天下太平,所以火炮也就不需要發展,亦或是忌憚火器的威力會動搖清朝的統治,於是就下令不準再研發火器了,於是就此清朝的火炮停止下來了。

    然後就這樣到了公元一八四零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虎門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卻不及因艦艦炮,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江陰要塞竟然裝備了萬斤鐵炮“耀威大將軍”。這些炮看似威武,射程和威力依然不及英艦的阿姆斯特朗炮,加之多年武備廢弛造成與英軍對抗時吃虧不小。

    之所以原本還在十八,十七世紀威力還算頂尖的紅衣大炮到了十九世紀就被因軍吊打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十九世紀是西方武器大換代的時期,火炮技術大大改進。

    工業革命使得武器製造業使用了動力機床,可以對火炮內膛進行精密加工,更標準化、精密化的各種配件、炮彈生產;連早已被所有國家掌握,然後黑火藥的加工工藝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火炮射擊的理論與戰術在拿破崙的實踐中得到新的發展。

    因此讓當時火炮的威力、射程與射速成倍增長。反觀清朝的火炮,仍然使用最傳統的手工鑄炮工藝,因為管理和工藝等等原因,使當時清朝自產大炮的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頻頻,內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缺少科學知識兵勇的操炮技術比不上英軍。兩百年前的紅夷大炮在兩百年後已經風光不再,老態龍鍾,無法抵禦西方列強的入侵了。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得歸功於康熙的禁止火炮研究的旨意了,因此才讓西方列強有了追趕和反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