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背厚 作品

第一百零五章:乾隆的御駕親征

    據考證,第一批大規模的紅夷大炮輸入是福建漁民在國內海域沉沒的英國軍艦裡打撈的艦炮,根據與當時歐洲火炮標準的對比,紅夷大炮原型之一就是因國的艦載6磅、12磅、18磅前裝滑膛加農炮。

    而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明朝的紅夷大炮則是從被當作海盜、倭寇擊沉的小股荷蘭艦隊裡打撈上來的荷蘭艦炮,或是在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地鑄炮的工匠帶來的“呂宋炮”兩者均屬於西班牙式紡錘形加農火炮

    十七世紀中期,明朝因長時間的戰爭與內部腐敗、工匠缺失而急需大量的優質火炮,因此以增長葡萄呀夷目,明朝對葡萄牙人聚集地的稱呼。本為每年五百兩白銀的租金來威脅澳門的葡萄呀人來長期進行對火炮的代工,並派出官員進行監造。澳悶有當時遠東最好的炮廠“卜加勞鑄炮廠”,與明朝交易的火炮大部分來自這個炮廠。

    之後在天啟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六二六年,紅夷大炮在寧遠之戰中發揮極大威力。據史料記載,清軍的攻城行動在明軍勐烈炮火的攻擊下,八旗官兵血肉橫飛,屍積如山,是努爾哈赤成軍以來的首次挫敗。

    更有小道消息傳出,清國建立的祖宗努爾哈赤,就是唄這紅衣大炮給炸成重傷然後不治身亡的。

    之後紅衣大炮又在一六二七年,在寧錦之戰中,紅衣大炮再次發揮巨大威力,明軍大勝。

    於是清軍在見識到紅衣大炮的威力之後,自然就十分迫切的想到得到這種大炮的製造方法了。

    而後在崇禎四年一六三一年正月,後金在沉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彷制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他們以複雜的退火、淬火程序處理火炮的不同部位,由於夷字犯上滿洲人的忌諱,紅夷大炮便更名為“紅衣大炮”。皇太極在八旗軍設置新營“重軍”,後來佟養性任總兵官,曹振彥任教官,開始在戰爭中大規模使用炮兵。

    於是乎在天啟年間讓清軍吃大虧的紅衣大炮就反過來了,在崇禎十二年公元一六三九年,清軍擁有六十門自制的紅衣大炮,在松錦之戰發揮極大戰力,連破明軍據守的塔山、杏山二城。

    之後更是在順治元年公元一六四五年,十二月,在入關戰爭中出擊潼關,李自成的大順軍列陣迎戰,清軍因主力及大炮尚未到達,堅守不戰,次年正月,又以紅衣大炮重創李自成的大順軍,李自成流竄至湖北通山縣被害。